郴州火车站附近站街,郴州站周边街边见闻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7:00:01 来源:原创内容

郴州火车站出口正对着那条老巷子,我每次接人都要穿过这里。下午四点的阳光斜斜地打在褪色的招牌上,巷口修车摊的老张正拧着螺丝,抬头看见熟人便咧嘴一笑:“今天这么早?”

巷子两侧是有些年头的居民楼,一楼大多改成了小店铺。五金店的卷帘门半开着,老板娘坐在小板凳上择菜,手边收音机里放着花鼓戏。再往里走,那家开了十多年的桂林米粉店飘出骨头汤的香气,几个蹲在路边等活的搬运工正吸溜着米粉,额头冒着细汗。

街角那些身影

快到巷子转弯处,总能看见几个熟悉的面孔。穿碎花衫的刘姐靠在电线杆旁织毛衣,脚边放着买菜用的小拉车。她在这片住了二十多年,谁家水管漏了、哪户要出租房子,找她准能问出个门道。有次我见她给问路的游客指路,连公交末班车时间都说得清清楚楚。

再往前是王叔的旧书摊,几块木板搭在叁轮车上,密密麻麻摆着泛黄的杂志和小说。他边用鸡毛掸子拂去灰尘边和街坊闲聊:“昨儿收来的《故事会》,八几年的版本咧。”偶尔有放学的小孩蹲在摊前翻看漫画书,王叔从不催,反倒挪出小板凳让小孩坐着看。

修鞋匠老周的摊位固定在邮局台阶旁,工具箱打开就是个小工作台。他总戴着老花镜,钉鞋掌的锤声节奏轻快。有次我去补鞋跟,见他给快递小哥紧急缝合开裂的背包带,针脚扎实得像缝纫机走的线。

傍晚时分,巷子渐渐热闹起来。下班的居民顺道在熟食店斩半只烧鹅,放学的孩子聚在零食摊前挑选五毛钱的辣条。路灯次第亮起时,这些街边身影便融进了温暖的灯火里,成了这片街区最生动的风景。街坊们打招呼的声音、店铺里传出的电视声、自行车铃铛声交织成独特的交响曲。

住在叁楼的李奶奶每天这个点都会拎着马扎下楼,坐在书报亭旁和邻居聊天。她说在这条街住了四十年,看着烂泥路变成水泥路,看着平房变楼房,但街坊邻居见面打招呼的习惯一直没变。她的话让人想起童年时住过的老街,那时候左邻右舍都认识,傍晚家家飘出饭菜香。

夜色渐浓时,这些街边的身影才慢慢散去。刘姐收起毛线活,拎着小拉车往家走;王叔把旧书仔细包好塑料布,推着叁轮车拐进小区;老周整理好修鞋工具,端着保温杯和路过的人道别。他们就像这条街的守护者,日复一日地见证着郴州火车站周边的点点滴滴。

第二天清晨,当第一班列车进站的汽笛声传来,巷子里又会重新聚集起这些熟悉的身影。新来的水果摊主正在摆弄刚到的西瓜,早餐铺的蒸笼冒着白茫茫的热气,而刘姐依然站在老位置,不过今天换成了在理韭菜——她说儿子周末要回家吃饭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