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汉水磨工作室喝茶,水磨坊茶座休闲体验
水磨声里的慢时光
推开广汉水磨工作室那扇古朴的木门,好像一脚踏进了另一个时空。耳边先是传来潺潺的水流声,接着是水车转动的吱呀声,不紧不慢的,听着听着,心里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,竟然也跟着慢了下来。朋友老早就跟我推荐这个好去处,说是在这儿能找回点儿过去的感觉,我今天是专门寻过来的。
老板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,正蹲在门口擦拭一个小水磨模型。见我进来,他站起身,随意地在围裙上擦了擦手:“来喝茶?随便坐,窗边那个位置最好,能看见整座水车。”他说话的语气很自然,像是招呼一个常来的老熟人。我顺着他指的方向走过去,木窗支开一半,带着水汽的微风正好拂在脸上。
这地方说是工作室,其实更像个小型的活态博物馆。屋子中央真的建了一道水渠,清澈的水推动着两个并排的小水磨,一个在碾磨茶叶,另一个在磨着芝麻或者糯米粉之类的东西。石磨相互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,和屋外的鸟鸣混在一起,成了最好的背景音乐。
“我们这儿的水磨坊茶座休闲体验,跟别处不太一样。”老板送茶过来时,在我对面坐下,“不光是喝茶,你还能看见这杯茶是怎么从一片叶子,被这老伙计一点点磨成茶粉的。”他指了指那个转动的水磨。我低头看着杯中,茶汤清亮,香气却很浓郁,原来是用现磨的茶粉冲泡的,难怪滋味这么足。
隔壁桌坐着几位银发老人,他们好像对水磨特别感兴趣,一直在低声讨论着什么。其中一位突然提高声音:“对喽!就是这个声音!我小时候,村里就靠这个磨面粉,那时候觉得吵,现在听着,反倒亲切得很。”他的话引得其他几位连连点头。是啊,有些东西消失了才觉得珍贵,像这种老手艺,能在一个角落里保留下来,让城里长大的孩子们也能亲眼看看,真是挺不容易的。
我端着茶杯在院子里转悠。后院更开阔些,错落着几张茶桌,有人独自对着笔记本敲字,也有一家人带着孩子来看水车。最让我触动的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,他趴在栏杆上,目不转睛地盯着水磨看了足足十几分钟,然后回头大声问他爸爸:“爸爸,它为什么不用电就能自己转啊?”他爸爸蹲下来,借着水流和水车的结构,耐心地讲起了其中的道理。这一幕,比任何高科技的展示都来得生动。
回到座位时,老板正在调整水磨的流速。我忍不住问他:“维持这套老物件,挺费心思的吧?”他笑了笑,额头上有些细密的汗珠:“费力,但是值得。现在人过日子都图快,吃饭点外卖,出门坐快车。可我总觉得,人这一辈子,总得有个地方能让时间慢下来。你看这水磨,它快不了,水流就这么大,它就这个速度,一遍遍地磨,反而把东西的真滋味都磨出来了。”
他这话说得挺在理。我们聊天这工夫,那水磨还在不慌不忙地转着,磨盘里的茶叶被碾得细细的,香气丝丝缕缕地飘出来。这大概就是广汉水磨工作室喝茶最独特的地方——它不单单是卖你一杯茶,而是让你在等待的过程中,亲眼看见、亲耳听见一杯好茶是怎么来的。这种踏实的感觉,是撕开茶包、热水一冲根本无法比拟的。
天色渐晚,我准备离开。付钱的时候,老板递给我一个小纸包,里面是些他刚才磨好的茶粉。“带回去尝尝,用水磨磨的,味道不一样。”我接过来道了谢。走出很远,回头还能看见那栋亮着暖黄灯光的房子,听见隐约传来的水声。这一下午的广汉水磨工作室喝茶体验,像是给紧绷的生活拧松了一颗螺丝。下次,得带几个朋友一起来,就坐在水车边上,让那吱吱呀呀的声音,把我们的闲话也磨得细一些,长一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