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油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,学生50元通话3小时
昨天在菜市场听见两个阿姨闲聊,一个说:"现在初中生真不得了,我儿子同学搞了个什么江油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,说是帮人辅导作业。"另一个惊呼:"现在孩子这么会赚钱?"我在旁边挑西红柿,听到这话手里的篮子差点没拿稳。
回家路上我一直琢磨这事。现在的初中生,手机玩得比大人还溜,可他们怎么想到用电话来赚钱呢?这事儿听着新鲜,但仔细一想又挺合理。毕竟现在家长都忙,有时候真没空盯着孩子写作业。
一通意外的求证电话
我特意托人找到那个组织"学生50元通话3小时"活动的孩子。接电话的是个初二男生,声音还带着点稚气,但说话条理特别清楚。"就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嘛,"他说,"有些题在电话里讲反而更方便,可以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。"
我问他怎么想到这个主意的。他笑着说,有次在微信群里给同学讲数学题,讲着讲着突然灵光一闪:既然这么多同学需要辅导,为什么不把这事儿做得正规点?于是就和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凑在一起,弄了个小小的"电话辅导班"。
这话让我想起我们小时候,放学后都挤在同学家写作业。谁遇到不会的题,大家就围在一起讨论。现在虽然形式变了,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心还是一样的。
他们这个小小的"创业项目"还挺像模像样。有个简单的排班表,每周固定几个时段接电话。收费也实在,50块钱能聊整整叁个小时,比起外面动辄几百块一节的辅导班,确实划算多了。
电话两端的收获
让我惊讶的是,这个江油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的服务,还真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。有个家长告诉我,她女儿性格内向,在学校不敢问老师问题,反而在电话里能放开胆子提问。而且这种不见面的辅导,让孩子没那么大压力。
另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,这些小老师自己在辅导别人的过程中,把知识点弄得更加透彻了。"要给同学讲明白,自己先得学明白,"那个初二男生说,"我这学期数学进步了十几分呢。"
这话让我想起以前老师常说的"教学相长"。确实,想要教会别人,自己必须先理解得更深入。这些孩子在帮助同学的同时,也巩固了自己的知识。
不过也不是一帆风顺。有次遇到个特别刁钻的物理题,几个小老师讨论到晚上十点多,又是翻书又是查资料,最后终于搞明白了。那个打电话问问题的同学特别感动,后来还专门买了饮料感谢他们。
现在这个小小的电话辅导服务在同学中间已经小有名气。有时候一天能接到五六个求助电话,几个小老师还得轮流值班。他们说赚的钱都存起来,打算暑假一起去成都看科技馆。
这事儿让我想了很久。我们总说现在的孩子沉迷手机,可他们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有想法。能把手机变成帮助同学的工具,能在学习中找到商机,这些初中生确实让人刮目相看。也许下一个改变世界的创意,就藏在这样的日常生活里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