凯里精油推拿的女大学生,凯里女大学生精油按摩
凯里这座小城的傍晚总是带着山间特有的湿润气息,青石板路上飘着淡淡的桂花香。转角那家暖黄色灯光的推拿馆,最近总能看到几个年轻面孔。她们的手指沾着透亮的精油,在客人肩颈间轻轻揉按,手法生涩却认真。
小琳就是其中一位。她绾着松松垮垮的丸子头,运动服袖口沾着些许薰衣草精油的痕迹。“当初报名精油推拿课纯粹是想给妈妈缓解腰痛,”她说着往掌心倒了点茶树精油,“没想到现在能靠这个赚生活费。”她的动作渐渐熟练起来,温热掌心包裹着颈椎,像对待易碎的瓷器。
藏在指间的温度
推拿馆的老板娘记得每个姑娘刚来的样子。“最开始连精油都认不全,现在都能根据客人体质调配方了。”她翻着值班表,周五傍晚总是排得最满的——附近办公楼的职员喜欢周末前过来放松。大学生们手法或许不如老师傅老道,但她们会记得李老师喜欢檀香混搭佛手柑,张阿姨对薄荷过敏。
正在给客人热敷的小敏插话:“有次遇到个总皱眉的叔叔,我特意在基础油里加了点甜橙。”她笑着比划,“后来他说那是他半个月来第一次睡整觉。”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下起来,推拿馆里精油的暖香愈发浓郁。
这些姑娘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当当。早晨八点的专业课,下午四点半准时出现在推拿馆,晚上还要回宿舍写作业。小琳的化妆包里常年放着两样东西:解剖学笔记和精油调配手册。“有时候在课堂上学到肌肉纹理,晚上推拿时就会有意识地去触摸寻找。”她说这比死记硬背管用多了。
客人们很少过问她们的生活,但总能从细节里拼凑出故事。某个姑娘手机屏保是和奶奶的合影,另一个总在记账本上写写画画。她们聊起校园里的银杏树和食堂新窗口时,眼睛会突然亮起来,像是把山间的阳光带进了这间满是精油气味的屋子。
小敏调节着熏香灯的亮度说起最近的心得:“其实推拿最难的倒不是手法,是怎么让紧张的肌肉相信你。”她示范着放慢动作,掌心稳稳贴合肩胛骨,“要这样一点点等它松懈下来,像哄小孩子似的。”客人发出均匀的呼吸声,她已经学会了在沉默中读懂那些紧绷背后的故事。
雨停时正值交接班,叁个姑娘挤在门口收伞。她们商量着明天谁早点来补货,声音轻快得像屋檐滴落的雨珠。路灯把叁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,其中混着精油的余香和年轻特有的希望。推拿馆的玻璃门缓缓合上,将那抹暖黄锁进渐深的夜色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