盐城附近100块钱的爱情,附近廉价情感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9:49:57 来源:原创内容

盐城的晚风带着淡淡的咸味,吹过老城区斑驳的墙壁。巷子口的电线杆上,小广告一层迭着一层,有个不起眼的角落用红色记号笔写着"陪伴服务,100元起"。老陈蹲在马路牙子上抽烟,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。

他今年四十八,在附近工地扎钢筋。老婆跟人跑了五年,儿子在省城读大学,一年见不着两回。昨天工头发了两百块奖金,他捏着钞票在手里攥出了汗。

十字路口的抉择

电话接通时,老陈手心都在冒汗。对方是个年轻女孩,声音像浸了糖,说就在人民商场后身的筒子楼。老陈踩着吱呀作响的水泥楼梯往上爬,叁楼的铁门虚掩着,门缝里飘出廉价香水的味道。

房间很小,但收拾得挺干净。女孩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,正在给小电饭煲插电。"吃过了吗?"她问得自然,就像邻居打招呼。老陈愣在原地,他以为会直接谈那100块钱的事。

米饭的蒸汽在狭小的空间里弥漫开。女孩从橱柜深处掏出半瓶老抽,往两人的饭碗里各滴了几滴。"这样拌饭香。"她说这话时眼睛亮亮的。老陈突然想起二十年前,他和老婆刚来盐城打工时,也常这样吃酱油拌饭。

他们聊起了家乡的麦田,聊起今年反常的天气。老陈说起儿子考上了重点大学,女孩认真听着,时不时问两句。100块钱的爱情在这个下午变得具体起来,变成了两碗热气腾腾的米饭,和陌生人之间意外的默契。

临走时,老陈把皱巴巴的钞票放在凳子上。女孩送他到门口,往他口袋里塞了个橘子。"路上吃。"她说。老陈走到二楼转角,听见屋里传来压抑的咳嗽声。

后来老陈又去过几次。有时带点水果,有时带份街口买的炸鸡排。女孩总会把小单间收拾得整整齐齐,虽然家具都是旧的,但窗台上养着几盆绿萝,长得正旺。

有回老陈感冒,女孩熬了姜汤逼着他喝。他捧着碗的手在发抖,想起上次生病有人照顾,还是老婆没走的时候。那一刻他忽然明白,这100块钱买来的不是服务,而是久违的被人记挂的感觉。

筒子楼要拆迁的消息传来时,女孩正在数这个月的药费。老陈看着她把各种颜色的药片分装进小格子,突然说:"我女儿要是活着,也该你这么大了。"

那是他第一次提起十二年前的车祸。女孩停下手里的动作,给他续了杯热茶。

最后一次见面,女孩说要回老家了。"母亲病重,弟弟还在上学。"她整理着不多的行李。老陈把准备给儿子买鞋的五百块钱塞进她背包侧袋。

送她去车站的路上,两人都没怎么说话。临上车前,女孩突然跑回来,往老陈手里塞了张纸条。"以后别找这种廉价情感故事了,"她说,"找个正经人过日子吧。"

老陈站在车站广场上,看着大巴车消失在晨雾里。他展开纸条,上面工工整整写着:"谢谢您的酱油拌饭。"

现在的老陈还在工地扎钢筋,偶尔会绕路去已经拆成废墟的筒子楼转转。他始终不知道女孩的名字,就像她也不知道,那半瓶老抽是他特意从超市买的好牌子。在这座城市不起眼的角落,两个孤独的人用各自的方式,小心守护着这份特殊的温暖。

秋风又起,老陈裹紧了工装外套。口袋里有张精心保存的纸条,边角已经磨得起毛,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。他想,或许这就是生活——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,总能遇见光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