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安学生品茶工作室,瑞安学子茶室交流坊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6:00:10 来源:原创内容

走进瑞安学生品茶工作室的时候,窗外正飘着细密的雨丝。几个学生围坐在原木茶桌前,有人慢慢往紫砂壶里注水,热气袅袅升起,把整个屋子熏得又暖又香。穿藏青色卫衣的男生正在讲他周末在茶山认得的野茶品种,旁边扎马尾的女生突然插话:“咦?你这个注水手法跟我爷爷教的不太一样哎!”满屋子瞬间爆发出笑声,茶杯里的涟漪轻轻晃动着。

其实刚开始听说瑞安学生品茶工作室时,我还以为就是个普通的兴趣社团。直到那个总爱在帆布包上别茶树徽章的学妹拉着我说:“走嘛,去喝杯今年的春茶”,才半推半就地跟着来了。没想到这一坐就是整个下午。

茶香里的遇见

记得第一次参加活动时,我连盖碗都端不稳。负责茶艺演示的大二学弟倒是很耐心:“手腕再低一点,对,就像这样托着...”他去年才开始接触茶道,现在居然能分辨出不同山头水仙的细微差别。茶桌对面坐着几个理工科的同学,他们居然用温度传感器记录不同水温对茶汤的影响,厚厚的笔记本上画满了曲线图。这种既传统又新奇的氛围,让人莫名觉得放松。

在瑞安学子茶室交流坊待久了,渐渐发现这里最吸引人的不是茶艺多精湛,而是那种特别的交流方式。大家会为“凤凰单丛该用多少度水”争论半天,也会在尝到某人带来的特级龙井时突然安静下来。有个总坐在角落看书的学姐某天忽然开口,说起她家乡的制茶手艺,那些对于炭火温度与揉捻力道的故事,比任何教科书都生动。

最近工作室来了位韩国交换生,她对我们传统的茶礼特别感兴趣。上周看她试着行中式茶礼时,宽大的袖口不小心带倒了茶荷,慌慌张张要去捡的样子特别可爱。后来大家干脆抛开规矩,教她怎么用盖碗泡出清甜的铁观音。她说在故乡也常喝类似的茶,但这样围坐着分享还是头一回。

偶尔会有毕业多年的学长姐回来坐坐。他们说起现在的工作生活,却总不忘提到当年在工作室学会的那手茶艺。有位现在开茶馆的学姐笑着说:“那时候总纠结动作标不标准,后来才明白,能把一泡茶泡得让喝茶的人觉得舒服,才是真本事。”她带来的老白茶正在壶里咕嘟咕嘟地翻滚,枣香弥漫了整个空间。

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。窗棂上还挂着水珠,夕照恰好斜斜地照在茶席的琉璃茶则上,折射出细碎的光。有人提议尝尝刚到的荒野银针,大家便又凑近了些。注水声、交谈声、偶尔响起的笑声,和着茶香飘散在渐暗的屋子里。我突然想起某个午后,那个别着茶树徽章的学妹说过:“有时候觉得,我们不只是在这里学泡茶,更像是在找回某种早已熟悉的感觉。”

新来的小学妹正在练习茶百戏,奶泡在茶汤上画出的云纹还不太流畅,但她已经笑得很开心。桌角那本被翻得起毛边的《茶经》里,夹着大家随手写的小纸条,某张上面写着:“第叁泡记得坐杯10秒——上次那样最好喝”。铜壶里的水又开始咕噜作响,仿佛在提醒着,该为下一轮茶会做准备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