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州火车站小巷子,青州火车站附近小胡同
青州火车站小巷子
每次从青州火车站出来,我总忍不住往右手边那条小巷子多瞧两眼。你说怪不怪,火车站广场上人来人往闹哄哄的,可只要拐进这条巷子,仿佛忽然按了静音键,整个世界都慢了下来。巷口那棵老槐树怕是比火车站岁数还大,枝叶密密匝匝地撑开,夏天遮阳,雨天挡雨,像个慈祥的老爷爷守在那里。
昨儿下午我又从那儿过,刚好碰到卖糖油饼的李大爷出摊。他那辆叁轮车可有年头了,擦得锃亮,车把上挂着的铜铃铛叮当作响。“来啦?”李大爷笑眯眯的,手里擀面杖不停,“今儿的面发得正好,给你留了个芝麻多的。”这话听着就暖和,比刚出锅的糖油饼还暖胃。这条青州火车站附近小胡同里,像这样的老手艺还有好几家,修鞋的张师傅、缝补衣物的王阿姨,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。
往巷子深处走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泛光,墙角青苔绿得发亮。有户人家院墙探出石榴树枝,这个时节正挂着红彤彤的果子。记得前年秋天,我在这儿遇见过位晒太阳的老奶奶,她指着石榴树说:“这树啊,是我老伴儿当年从老家移来的,火车站扩建那年差点被砍喽。”她说那时候街坊们联合起来保这条巷子,才有了今天的光景。老人家说着说着就笑了,露出仅剩的几颗牙。
巷尾有家旧书店,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先生。店里总是飘着墨香和茶香,旧书堆得快要顶到天花板。我偶尔会进去淘两本泛黄的旧书,老板从不催人,任你慢慢翻找。有回我问他生意怎么样,他扶扶眼镜说:“勉强糊口呗,主要是舍不得这些书,更舍不得这条巷子的清静。”窗外偶尔传来火车的汽笛声,反倒衬得屋里更安静了。
要说这条青州火车站小巷子最热闹的时候,还得是清晨五六点。头班火车还没到,附近的居民已经开始活动了。买菜回来的大婶互相打着招呼,豆浆油条的香味从早餐铺子飘出来,送报的自行车铃声响彻巷子。这时候你站在巷口往外看,火车站广场还空荡荡的,而巷子里已经活色生香了。
我特别喜欢黄昏时分的巷子。夕阳把斑驳的墙影拉得老长,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晚饭。炒菜的滋啦声,孩子的笑闹声,电视的新闻声,交织成最寻常的生活旋律。偶尔有刚下火车的旅客拖着行李箱经过,都会好奇地放慢脚步,举起手机拍照。他们大概也在想,原来喧闹的火车站背后,还藏着这样一方天地。
其实这样的青州火车站附近小胡同,在很多城市都快要消失了。不是被改造成商业街,就是被高楼大厦取代。可偏偏这条巷子顽强地留存下来,成了现代交通枢纽旁一个特别的存在。它就像个时间胶囊,把那些温情脉脉的旧时光,妥帖地收藏在火车站的喧嚣旁边。
昨儿临走时,李大爷非要往我包里再多塞个糖油饼:“带着路上吃,下次回来不知道我还摆不摆摊哩。”我拎着热乎乎的油饼走出巷口,回头望去,夕阳正好落在老槐树的树梢上。火车站的广播正在播报到站信息,而巷子里,王阿姨正在收晾晒的衣裳,修鞋摊前还有人在聊天。这一动一静,一新一旧,竟相处得如此和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