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主岭600元2小时不限次二维码,附近岭600两小时无限次扫码
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个挺有意思的事儿,有人发了个定位在公主岭的二维码,配文说六百块能用俩小时,还不限次数扫。我当时第一反应跟你们一样:这啥玩意儿啊?超市扫码枪也不能这么使唤吧?
正好上周去那边办事,顺道打听了一下。巷口修车的老张一边拧螺丝一边笑:“你说那个六百块的码啊?就老城区那片儿,现在好多小店都搞这个。”他甩了甩手上的油渍,“说白了就跟包时段似的,洗车行、奶茶店、甚至修脚铺子都有贴这个公主岭600元2小时不限次二维码的。”
这事儿怎么兴起来的
我顺着老张指的路拐进老巷,真在电线杆上看见那张传说中的二维码。旁边早餐店老板娘正闲着剥毛豆:“月初开始的,现在年轻人就爱搞这些新花样。”她说着朝对面驮着背的老楼努努嘴,“那楼里以前是录像厅,现在改成啥共享空间了。”
碰到个戴鸭舌帽的小年轻刚扫完码出来,他手机屏还没暗下去:“我们搞直播的经常要换场地,这价比钟点房划算多了。电随便用,奥颈贵颈贼快,最重要的是...”他突然压低声音,“这附近岭600两小时无限次扫码的点儿有七八个,今天在这明天换地儿,观众看不腻。”
转角水果摊老板的说法更实在:“现在谁还办月卡啊?都是图个新鲜。我这摊也准备弄个六百块俩小时的果切套餐,让人随便吃。”他削着凤梨的手没停,“你想想,现在人逛街都跟赶场似的,俩钟头够用了。”
我在巷子深处的旧书店还真见识到了变通用法——老板娘把二维码贴在书架最里侧:“这是给那些真想看书的人准备的,付六百块能在这看两小时,饮料随便喝。要买书的话,这六百块还能抵书钱。”她指着墙上的钟说,“比咖啡馆安静,比图书馆自在。”
往回走时又遇着修车的老张,他正在裤子上擦手:“看明白了?就跟我们修车似的,有的人非要买新车,有的人就乐意按次付钱。”他弯腰拾起扳手,“现在这公主岭600元2小时不限次二维码说白了就是个时间开关,拧开了就用,拧上了就走。”
暮色里,那些贴在玻璃门上的二维码闪着微弱的光。卖煎饼的大姐撩起围裙擦汗:“我这儿月底也准备弄个晚间时段,六百块俩小时,面团、鸡蛋、薄脆随便造,让那些想学摊煎饼的年轻人来过过瘾。”
回到市区跟朋友聊起这个现象,她刚辞职开了间手作工作室:“其实我们工作室也在试这种模式,材料任取,工具随便用。”她递过来块刚烤好的饼干,“现代人嘛,要的不是永远拥有,而是某个时刻的尽兴。”
晚上翻手机时又看到那条定位,忽然想起旧书店老板娘的话。她当时整理着泛黄的书页说:“现在人连读书都想着回本儿,我这六百块俩小时的设置反倒让人静下心来——毕竟钱都花了,总得认真看几页不是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