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河30元钱一次的女农民工到哪找,纳河30元一次女工何处寻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5:19:58 来源:原创内容

沿着纳河边上的土路往南走,能看见几个零散的工地。塔吊的影子斜斜压在水面上,搅拌机的轰隆声时断时续。老张把摩托车停在路牙子边上,掏出皱巴巴的烟盒,转头问我:“你说这纳河30元钱一次的女农民工到哪找?我家里灶台要重新砌,就想找个熟手。”

我摇摇头。午后的太阳把水泥地晒得发烫,几个戴安全帽的男工正蹲在树荫下吃西瓜。这年头,工地上的女工确实少了。十年前还能看见她们挑砂浆、绑钢筋,现在多半都去了电子厂或者快递分拣站——活儿轻省,还不用日晒雨淋。

记忆里的砖瓦匠

老张突然用鞋尖碾了碾地上的石子。“零五年我在城东盖楼,队里有个重庆来的大姐。砌墙抹灰比男人还利索,中午蹲在脚手架下头啃馒头,晚上就睡工棚叁层铺。”他顿了顿,“那会儿她们接私活,叁十块能帮着修补半面墙。现在呐…”现在工地围挡都换成了蓝色彩钢板,门口贴着二维码,扫进去是劳务公司的公众号。

我们穿过刚拆完的旧市场,碎砖堆里露出半张褪色的婚纱照相框。拐角修车铺的老赵正在给自行车补胎,听我们问起,他抹了把汗:“前阵子倒是有两个大姐在这等活,专做墙面刮白。后来创卫检查,城管来了几回,人就没了踪影。”他努努嘴指向西边的安置小区,“要不你们去那边转转?最近好多人家在装修。”

小区里飘着细细的水泥灰,401户的阳台正在装防盗网。女主人提着垃圾袋下楼,听说我们找工人,她指着小区后门:“菜市场早市有时候能碰见,她们都拎着工具包在肉摊旁边等。不过现在…”她看了眼手机,“这个点应该散市了。”

老张的烟烧到了尾巴。我们站在菜市场空荡荡的鱼摊前,铁皮案板上留着几片银亮的鳞。冲洗地面的水痕还没干,倒映着天上慢悠悠的云。纳河30元一次女工何处寻?或许该去城郊的劳务市场看看。但那里现在挤满了等日结的年轻人,他们举着“水电安装”“瓷砖美缝”的牌子,手机里存着各种电子证书的照片。

劳务中介的玻璃门上贴着招聘启事,薪资栏用红笔写着“日结200-350”。穿衬衫的业务员隔着柜台摆手:“专职的女泥瓦工?叁年没登记过了。现在要么是夫妻档,男的砌砖女的拌浆,要么就是做保洁的阿姨。”他递来一张宣传单,“要不要考虑装修公司?免费量房设计,就是价格…”

回去时我们走了河对岸的新路。观光栈道边的灯柱已经亮起,有个背着双肩包的女孩坐在长椅上吃面包,脚边堆着涂料桶和铝合金梯子。老张突然慢下车速,可女孩罢恤上印着“靓家翻新”的濒辞驳辞——那是连锁家装公司的员工。

河水被晚霞染成了暖橙色,游船拖着波纹从桥洞钻过去。我忽然想起老张说的重庆大姐,想起她们用化肥袋子改的工具包,想起安全帽下被汗水粘住的碎头发。现在或许还能在某个老小区找到这样的女工,她们可能通过巷口水泥墙上用粉笔写的号码接活,可能还在用那种屏幕泛黄的按键手机。但当粉笔字被雨水冲掉,当她们的女儿大学毕业去了写字楼,这个问题的答案,大概会变得越来越模糊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