峨眉山约附近学生100一次,峨眉山学生约伴同行
这几天刷手机,老是看到有人在讨论峨眉山约附近学生的事儿,说是100一次。我心里就纳闷了,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?正好最近有空,就想着去实地看看,顺便也找找有没有同行的伙伴,一个人爬山到底还是有点闷。
说起峨眉山,那可是咱们四川的宝贝,金顶的云海、调皮的猴子,都是出了名的。我寻思着,这个“峨眉山学生约伴同行”的提议,说不定真能碰上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。不是为了省那点钱,主要是人多热闹,互相还能有个照应。
山脚下的相遇
到了山脚报国寺附近,游客真是不少。我看见几个年轻人凑在一块,看样子像学生,正商量着路线。我凑过去打了个招呼,一问,果然也是看了信息来找人一起爬的。其中一个戴眼镜的男生笑着说:“是啊,都说峨眉山约附近学生,一起走能分摊下向导费用,也算是一种新的社交方式吧,比一个人傻走强。”
我们这个小队就这么凑成了,五个人,叁男两女。一开始还有点生分,走了没一里路,话匣子就打开了。聊学业,聊工作,聊为啥想来爬峨眉山。有个女孩说,她就是单纯想逃离城市几天,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。
爬山的过程,真是一言难尽。那台阶,感觉永远都爬不完。腿跟灌了铅似的,每走一段就得停下来喘口气。不过有人一起,感觉就好多了。累了互相鼓鼓劲,分享一下带来的零食和水,拍拍照。碰到那霸道的猴子,我们还能结伴壮壮胆,互相提醒着别让猴子把包抢了。
越往上爬,风景越不一样。山下的闷热渐渐被清凉取代,空气也变得湿润起来。周围的树木越来越密,时不时能听到鸟叫和溪水声。这种沉浸在大自然里的感觉,是坐在办公室里永远体会不到的。
中途在一个小平台上休息时,我们又聊起了那个“峨眉山约附近学生100一次”的说法。另一个男生挠挠头说,他觉得这更像是个吸引眼球的说法,重点不是那个“100一次”,而是“约伴同行”这个形式。现在年轻人压力大,有时候就是想找个由头,认识点新朋友,一起做点有意义的事。
快到金顶的那段路是最难熬的。雾气上来了,能见度很低,台阶又陡又滑。我们几个人互相提醒着小心脚下,走得特别慢。有个女孩差点滑倒,幸好旁边的人眼疾手快扶住了。那一刻,我真心觉得,有这么几个临时伙伴真好。
当终于踏上金顶,看到那尊金光闪闪的普贤菩萨像时,所有的疲劳好像一下子都消失了。虽然没看到传说中的云海,但那种站在山顶,俯瞰众山小的感觉,真的是无法用语言形容。我们几个人就站在那里,静静地看了好一会儿,谁也没说话。
下山的时候,我们都加了微信,说以后有机会再一起出去玩。这一趟峨眉山学生约伴同行,花的钱不多,但收获的却远远超出了预期。不仅看到了美景,锻炼了身体,还认识了新朋友,留下了挺特别的回忆。
回想这一路,我觉得那种单纯为了省钱的“峨眉山约附近学生100一次”可能只是个噱头,但“峨眉山学生约伴同行”这个想法本身,倒是挺有意思的。它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交可能,让独行的旅途不再孤单。如果你也想爬峨眉山,又不想一个人,不妨试试看,或许也能遇到一段有趣的缘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