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邑喝茶上课资源群,昌邑品茶学习交流群
缘起一杯茶
最近啊,我这手机里有个群聊是越来越热闹了,名字就叫“昌邑喝茶上课资源群”。说实在的,刚开始被朋友拉进去的时候,我还琢磨呢,这喝茶就喝茶呗,怎么还扯上“上课”和“资源”了?结果待了没两天,我就彻底明白了,这地方,还真不是简单喝个茶那么回事。
记得头一回参加线下活动,是在老城区一个挺安静的茶室。推门进去,茶香就扑面而来。组织活动的王姐招呼我坐下,顺手就给我斟了一杯金黄色的茶汤。“尝尝,这是咱本地的特色。”我抿了一口,那股子清甜醇厚的滋味,一下就抓住了我的舌头。旁边一位大哥看我挺感兴趣,就打开了话匣子,从这片茶叶的产地、采摘时节,一直聊到冲泡的水温和技巧。我这才发现,原来普普通通一杯茶,里头有这么多门道。
打那以后,我这个“茶小白”算是找到了组织。群里每天都有新消息,有时候是分享哪家茶庄来了新货,有时候是讨论周末去哪品茶。这个昌邑品茶学习交流群,慢慢成了我生活里挺重要的一部分。它不像那些杂七杂八的群,这里头聊的,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。
茶香里的学问
您可能要问了,这群里到底学些什么呢?嗨,那可多了去了。就拿上回来说吧,群里请来了一位老茶人,给我们讲如何辨别茶叶的品质。老人家拿着两撮看起来差不多的茶叶,教我们看外形、闻干香。他说:“好茶啊,你光看着它,就觉得有精神。”然后现场冲泡,让我们对比着喝。这一对比,差距就出来了——一杯香气高扬,回味甘甜;另一杯就略显沉闷,涩味也重些。这种实打实的对比,比看十本书都管用。
不光是品鉴,我们这群人还爱琢磨怎么把茶泡得更好喝。群里有个小李,就特别爱研究这个。他买了各种茶具,试了各种水温,还做了详细的记录。有一次他在群里发消息:“今天试了95度的水泡乌龙,香气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,你们也试试!”没一会儿,底下就好几条回复,有的说果然不错,有的分享了自己的小窍门。这种互相学习、共同进步的劲儿,让人觉得特别踏实。
慢慢地,我开始理解为什么这群要叫“昌邑喝茶上课资源群”了。在这儿,每一杯茶都是一堂课,每一次交流都是在分享资源。有时候工作累了,翻翻群里的聊天记录,看看茶友们又发现了什么好茶,学到了什么新知识,心情就放松不少。
因茶而聚的人情味
说起来,这个昌邑品茶学习交流群最让我留恋的,倒不全是茶的知识,而是那份因茶而聚起来的人情味。群里什么样的人都有——有开了十几年茶店的老板,有刚入门的年轻人,还有像我这样半懂不懂的上班族。可一聊起茶来,大家都特别投缘。
前阵子,群里的小张说要开店,正在为选址发愁。消息一发出来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出主意。有推荐合适店面的,有提醒要注意哪些手续的,热闹得很。最后还真在城东找了个不错的位置,价格也合适。开业那天,群里能去的都去了,小小的茶店里挤满了人,那场面,温暖得很。
像这样的事儿还挺多的。谁家有了喜事,就在群里发个红包,和大家一起高兴高兴;谁遇到了难处,说出来,总能得到些帮助。在这个人人都忙着刷手机、很少和邻居打交道的年代,能有这么一群因茶结缘的朋友,真是件挺幸运的事。
现在啊,每到周末,我就开始盼着群里的活动通知。有时候是去茶山参观,有时候是学习茶艺表演,有时候就是简单地聚在一起,喝喝茶、聊聊天。每次端起茶杯,看着清澈的茶汤,闻着袅袅的茶香,我就想,生活其实可以很简单,很美好。而这一切,都始于那个看似普通的“昌邑喝茶上课资源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