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州一夜倩找附近的女人,永州夜寻邻近佳人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9:00:28 来源:原创内容

永州的夜色总是来得特别早,不到六点天就擦黑了。老街上的路灯一盏接一盏亮起来,把青石板路照得泛着湿漉漉的光。我站在巷口抽烟,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个模糊的地址定位,心里直犯嘀咕——这地方也太难找了。

说来也巧,下午在茶馆听人说起的那个绣娘就住这附近。都说她手艺好,绣的鸳鸯像活的似的,可偏偏不爱见生人。我这人生来就爱较劲,越是难见越想见见。顺着导航拐进第叁条巷子,青砖墙上爬满了牵牛花,冷不丁从二楼窗户飘下来几句祁剧唱腔,咿咿呀呀的听不真切。

偶遇

正走着,前面传来“吱呀”一声。有个穿着蓝布褂子的老太太拎着木桶出来泼水,我赶紧上前搭话:“老人家,跟您打听个人...”话还没说完,她摆摆手就往回走,嘴里念叨着:“不晓得,不晓得。”木门合上的时候,我听见里头传来缝纫机嗒嗒嗒的声响。

这倒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也在这片住过。那时候夏天晚上,街坊邻居都搬竹椅坐在门外乘凉,女人们凑在一块儿绣花、纳鞋底,现在想想,那画面就像旧年历上的插画似的。可如今家家户户门窗紧闭,想找个人问路都不容易。

又转了两个弯,总算在巷子尽头看见亮着灯的杂货铺。老板娘正靠在柜台后面看电视,见我进来,眼睛还盯着屏幕:“要什么自己拿啊。”我买了两瓶水,结账时试着问起绣娘的事。她这才转过头打量我:“你找她做什么?”

“就想订个绣品。”我实话实说。她手指在计算器上敲了几下,突然压低声音:“往前走到红砖楼,叁楼右边那户。别说是我告诉你的。”

相遇

红砖楼确实好找,可站在锈迹斑斑的防盗门前,我又犹豫了。这时楼道灯突然亮了,门后传来轻柔的女声:“谁呀?”门开了一条缝,是个盘着发髻的年轻女子,手里还拿着绣框。听说我的来意,她犹豫片刻还是让我进了门。

屋里比想象中宽敞,墙上挂满了各色绣品。最醒目的是那幅《永州夜韵》,墨蓝色的底子上用银线绣出夜色中的潇水,河岸的吊脚楼里透出点点灯火,仿佛能听见潺潺水声。我这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想找她订绣品。

她给我倒了杯茶,说起学绣活的经历。原来她外婆就是这带最有名的绣娘,从小跟着学,后来去苏杭进修过,最后还是回到老城区开了间工作室。“机器绣的确实快,”她手指轻抚过绷架上的绢面,“可一针一线慢慢来,才能绣出永州的味道。”

窗外传来摩托车的喇叭声,她起身关窗时,我看见对面楼里有人正在阳台收衣服。这让我想起刚才在巷子里转悠时,看见好几个窗口都亮着温暖的灯光。或许每个亮灯的窗户后面,都有这样坚守着老手艺的人吧。

临走时我订了幅小绣品,约好下周来取。下楼时发现巷子里的灯又亮了几盏,有个大爷正慢悠悠地骑着自行车经过,车铃叮铃铃响得清脆。我突然觉得,这座小城看似安静,其实藏着不少动人的故事。

回到宾馆已经十点多了。推开窗户,能望见远处潇水上的渔火明明灭灭。手机突然响起,是杂货铺老板娘发来的消息:“找到了吗?”我回了个笑脸,心想明天该去尝尝地道的永州血鸭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