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德镇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茶艺评选活动海选现场
走进景德镇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的院子,一股若有若无的茶香就飘了过来。说是工作室,其实更像是个老茶客的院子,青瓦白墙,几丛翠竹斜斜地倚在墙角。屋里屋外都挤满了人,有满头银发的老师傅,也有二十出头的年轻人,大家手里都捧着各式各样的茶具,安静地等着叫号。
一位穿着靛蓝布衣的大叔正坐在评委席前,面前摆着叁只不同窑口烧制的茶杯。他往杯里注入同一款茶,仔细看着茶汤颜色,又凑近闻了闻:“这款瓷胎薄,留香时间能多两叁秒。”旁边做记录的姑娘赶紧记下来。评委席后面挂着红底金字的横幅——“景德镇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”,在午后的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光。
当瓷器遇见茶汤
你可能要问了,不就是喝个茶嘛,怎么还搞出海选来了?哎,这可不是普通的喝茶。在景德镇,人们相信不同的瓷器会改变茶的味道。就像葡萄酒要用不同的酒杯,在这里,每一款茶都要找到最适合它的瓷器。
靠窗的角落里,有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正在烫杯子。她先把热水倒进一只青花杯,轻轻摇晃,水珠顺着杯壁滑落。然后她从随身带的锡罐里取出茶叶,那动作轻得像在触碰羽毛。“这是我爷爷种的野茶,”她对我们笑笑,“只有用这种高岭土烧的杯子,才能泡出它真正的味道。”
说来也怪,同样的茶叶,换了个杯子,喝起来真的不一样。有的杯子让茶变得更醇厚,有的却让香气更突出。这就牵扯到瓷器的秘密了——胎土的成分、釉料的配方、烧制的温度,都在悄悄改变着茶汤。
现场最忙的要数那些评委了。他们得一杯接一杯地喝,还要在评分表上写写画画。有位老先生喝完一口,总要闭上眼睛待会儿,像在跟茶说悄悄话。我凑近看了看他的评分表,上面密密麻麻写着“胎体厚度0.25肠尘,聚香效果佳”“釉面开片适中,锁温性能好”这样的评语。
茶艺评选活动海选现场虽然忙碌,却听不到大声喧哗。偶尔能听到评委们低声交流:“这个釉面太光了,锁不住香”“那个杯形不错,唇感舒适”。参赛的茶人们则安静地坐在长凳上,有的在擦拭心爱的茶具,有的在默默练习冲泡动作。
窗外忽然下起了小雨,雨点打在瓦片上滴滴答答的。屋里茶香更浓了,热腾腾的水汽模糊了人们的脸庞。有位老奶奶端着茶盘走过来,盘里摆着六只不同的茶杯,每只都盛着深浅不一的茶汤。“尝尝看,”她说,“同样的茶叶,不同的杯子,就像六个不同的故事。”
天色渐晚,人群慢慢散去。工作人员开始收拾场地,把评委桌上的茶杯一个个收起来。有个小姑娘还坐在角落里不肯走,手里紧紧捧着她带来的茶具。评委老师走过去看了看,突然眼睛一亮:“明天带个大一点的壶来,你这套器具,值得再试一次。”
雨停了,夕阳从云缝里漏出来,给工作室的院子镀上一层金色。明天,这里又会坐满带着各自茶具的人,继续寻找瓷器与茶最完美的相遇。而今天的茶香,还久久地萦绕在梁间,像是舍不得散去的约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