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壁小巷子招客的在哪里,赤壁小街何处寻客源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2:09:48 来源:原创内容

赤壁小巷子招客的在哪里?这个问题最近总在我脑子里打转。记得小时候跟着奶奶去赤壁老街,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两旁木门吱呀作响,卖麦芽糖的阿婆、修鞋的老伯,还有挑着担子叫卖豆腐脑的师傅,根本不用招揽,街坊们自然就聚过来了。

可现在走在改造后的赤壁小街上,青石板换成了水泥路,老房子变成了整齐的门面房。店铺是漂亮了,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开土菜馆的李老板趴在柜台玩手机,见到我就倒苦水:“装修花了不少钱,可客人反倒没以前多了。你说这赤壁小巷子招客的在哪里,真是让人发愁。”

老手艺的新困境

往前走几步,闻到一股熟悉的墨香。这是郑师傅的毛笔店,他家叁代都在这里做毛笔。店里挂满了各式毛笔,郑师傅正戴着老花镜修整笔尖。“现在用毛笔的人少了,”他头也不抬地说,“儿子让我开网店,可我这双手只会做笔,哪会弄那些。”我问他怎么不挂个招牌,他苦笑:“挂了也没用,游客都是拍个照就走。”

这条街的问题渐渐清晰了——不是东西不好,而是没人知道这里藏着宝贝。就像那句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,现在巷子变宽了,可酒的香味反而传不出去了。

转机出现在周末

周六下午,街上突然热闹起来。一群年轻人举着手机,好像在找什么。跟着他们,我才发现沿路墙上贴了不少红色小箭头,箭头旁边画着简笔的毛笔、豆腐脑、麦芽糖。顺着箭头走到郑师傅店门口,有个女孩正在直播:“家人们看,这就是传统手艺制作的湖笔……”

郑师傅店里头一回挤满了人,他手忙脚乱地介绍各种毛笔的用途。旁边的土菜馆也坐满了人,李老板笑得合不拢嘴。原来这是几个本地大学生做的“寻宝图”活动,他们把老街的老手艺、特色小吃设计成探索路线,在社交平台上发起了“寻找赤壁老味道”的活动。

更让人惊喜的是,这些年轻人还帮店家建了微信群。郑师傅现在偶尔会在群里发制作毛笔的小视频,虽然拍得晃晃悠悠的,但反而特别真实。李老板也学会了在群里发当天的新鲜食材,经常有熟客提前预定。

现在再想想“赤壁小街何处寻客源”,答案好像慢慢浮现了。客源不在远方,就在我们对这条街的热爱里,在那些愿意为老手艺停留的脚步里。老街上飘着的不仅是饭菜香、墨香,还有一种叫做人情味的香气,这大概才是最好的招客方式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