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川女人找鸭子是在上面还是下面,利川女子寻鸭在何处
那声吆喝响起时
天刚蒙蒙亮,薄雾还缠着利川的山腰,河边的石板路就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。隔壁的陈婶挎着竹篮,一边走一边伸长脖子往河滩张望,嘴里念叨着:“我家那两只麻鸭,昨晚没回笼,该不会顺着水漂到下游去了吧?”她这话让我想起村里人常说的那句——利川女人找鸭子是在上面还是下面?这话听着像玩笑,可背后藏着不少门道。
在咱们利川,养鸭是女人家的活计。男人们多半外出务工,留下女人守着老屋、孩子,还有那群整天扑腾的鸭子。清晨打开鸭笼,傍晚点数归巢,日复一日。鸭子认得主人的声音,听到“啰啰啰”的呼唤就会摇摆着聚拢过来。可要是哪天少了几只,女人们就得沿着河岸上下游来回找。
找鸭子这事儿,真得讲究方法。水往低处流,鸭子却不一定顺流而下。它们可能钻进上游的芦苇丛逮小鱼,也可能被下游的稻田吸引。王嫂子有回找了半里地,最后在屋后山坡的溪涧里发现了那几只调皮鬼——原来它们翻过小坎到山泉里戏水去了。所以啊,利川女子寻鸭在何处,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问题。
记得去年夏天,李奶奶的鸭子丢了叁只,她却不急着去找。坐在院坝里慢悠悠地择豆角,等日头西斜了才起身。“这时候找正好,”她说,“鸭子玩累了,会找地方歇脚。上游水急,它们待不住;下游水缓,但太远。多半就在转弯的那片浅滩。”果然,我们在河湾处找到了正梳理羽毛的鸭子。
这些经验都是祖辈传下来的。我奶奶那辈人,连鞋都舍不得穿,光着脚丫子能走出十几里山路找鸭群。她们记得每处河滩的水势,知道哪片水域螺蛳多,哪段河道水草丰美。鸭子去了哪儿,她们心里有张活地图。现在年轻人听了可能觉得神奇,但这都是生活磨出来的本事。
如今村里养鸭的人家少了,可找鸭子的记忆还在。偶尔还能看见老人家站在田埂上,手搭凉棚四下张望。那专注的神情,仿佛在寻找的不仅是几只会下蛋的禽类,更是与这片山水相依为命的过往。河水依旧哗哗流淌,只是少了鸭群嬉戏的热闹。
或许有一天,再没人会为找鸭子发愁。但利川女人沿着河岸行走的身影,她们判断水流方向的智慧,还有那声声呼唤鸭子的乡音,会一直留在这片土地的记忆里。每当夕阳把河水染成金黄,似乎还能听见那些对于寻找的对话在风中飘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