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夏火车站附近站街,车站周边街景随拍
站前那条老街
下午四点多的阳光斜斜打在临夏火车站钟楼上,把米黄色的外墙映得泛金。我挎着相机从出站口溜达出来,没急着打车,反而顺着人流往车站西侧那条老街道走去。说来也怪,每到一个陌生城市,我总喜欢在火车站附近转悠转悠——这儿就像城市的袖珍盆景,藏着最鲜活的生活样本。
还没走两百米,喧闹声就先涌了过来。这条叫“站前街”的路不宽,两侧栽着有些年头的槐树,枝叶都快搭成凉棚了。卖烤饼的推车支在路口,焦香混着孜然味直往鼻子里钻;五金店老板坐在矮凳上修拉链,手边搪瓷缸冒着热气;几个穿校服的娃娃举着烤串追逐跑过,书包在背后哐当哐当响。我举起相机对着街景随拍,镜头里收进的尽是这些琐碎却温暖的日常。
临夏火车站附近站街的独特韵味,就藏在这新旧交织的褶皱里。往前看是崭新的公交站台和共享单车停放点,回头看却能发现墙根下蹲着下象棋的老大爷,楚河汉界杀得正酣。一位戴白帽的老乡靠在杂货店门框上,慢悠悠卷着纸烟,看见我拍照也不躲闪,反而咧嘴露出被烟熏黄的牙。
市井烟火气
再往深处走,景象更有趣。理发店的红蓝转筒还在转悠,里面老师傅拿着推子给客人理最传统的平头;隔壁手机贴膜的小伙子却低头刷着短视频,音响里放着最新爆款神曲。这种时空交错感让我停下脚步,站在马路牙子上发了会儿呆——你说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,可有些东西就像这里的黄土,沉甸甸地留在原地,任时代洪流冲刷也纹丝不动。
路边卖甜醅子的大姐见我在翻看照片,隔着摊子搭话:“拍我们这破街有啥好看的?”我凑过去要了碗甜醅子,边吃边和她闲聊。她说在这条街上卖了二十年甜醅子,看着火车站翻新了叁回,对面楼房从叁层盖到八层,“就我这摊位没挪窝”。勺子在桶里搅动的工夫,她又指着斜对面告诉我,那家牛肉面馆每天清晨五点就亮灯,赶头班车的旅客都爱先去喝口热汤。
我突然意识到,这条临夏火车站附近站街的魅力,不在于多气派的建筑或多整洁的街道,而在于这些扎根在此的人。他们的生活轨迹与车站的钟声交织,早班火车进站的鸣笛是他们的起床号,末班车驶离后他们才收摊关门。这种与火车站共呼吸的节奏,让整条街都带着某种让人安心的稳定感。
天色渐晚,站前广场亮起暖黄的灯。我翻看今天拍的这些车站周边街景随拍,照片里有拖着行李箱匆匆走过的旅客,也有摇着蒲扇在树下乘凉的原住民。火车站就像个巨大的换气口,每天吞吐着南来北往的故事,而这条街就是故事的缓存区——新鲜的气息从这里渗入城市肌理,本土的味道又经这里传递给远方。
收相机时闻到空气里飘来的烤羊肉串香气,混着槐花的淡香和汽车尾气的味道,这种复杂的气息恐怕就是站前街独有的标签吧。明天还要赶早车,但我已经想好,清晨一定要抽空再来转转,看看沐浴在晨光里的临夏火车站附近站街,又会展现出怎样不同的面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