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城品茶课程工作室,聊城茶艺研习工作室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6:31:01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路过东昌湖边的老街,发现新开了家挺特别的铺子——聊城品茶课程工作室。红木招牌上还缀着一行小字:聊城茶艺研习工作室。推门时铃铛清脆一响,满屋子茶香就扑了过来,像把春天的茶山都装进了这方天地。

工作室主理人是个挽着发髻的姑娘,大家都喊她林老师。她正给几位学员演示如何温杯烫盏,青瓷茶具在她指间轻转,水流声仿佛带着韵律。“很多人觉得泡茶就是热水冲叶子,”她抬头笑笑,“其实水温差两度,香气就藏在不同层次里了。”有个大姐学着她的动作摆弄盖碗,差点被热气熏到睫毛,自己也乐了:“我家那套紫砂壶摆柜里吃灰叁年,今天总算知道怎么伺候它了!”

茶香里的时光印记

第二次去正赶上茶史课。林老师托着宋代的建阳茶盏碎片,讲起这片土地与茶的渊源。“咱们聊城虽不产茶,但大运河往北运茶时,这儿的码头工人最早学会用茉莉花熏制碎茶边角料——现在茉莉花茶的雏形说不定啊,真有咱聊城人的功劳呢。”坐在前排的老先生频频点头,他年轻时在茶叶公司跑运输,最熟悉的就是这条水路。

实操区总最热闹。穿格子衫的滨罢小哥盯着电子秤称茶青,嘴里念叨着“3克龙井要配85度水”;退休教师王阿姨已经能流畅完成凤凰叁点头,水柱在玻璃壶里划出流畅弧线。有回我见她对着茶汤发呆,问是不是在品香气。她摇摇头:“想起小时候父亲用搪瓷缸泡茉莉大方,那股甜香啊...现在自己泡出相似的味道,突然就理解了什么叫传承。”

盏中有天地

深秋那期课程教的是乌龙茶。林老师拎来潮州红泥炉,炭火噼啪作响中,她转动砂铫让水温均匀:“岩茶要吊水边沸,就像咱们聊城人炖高汤看火候。”学员里最年轻的姑娘小陈原本是来学拍照发朋友圈的,如今却能说出“这泡凤凰单丛有山场气息”。她给我看手机相册:从最初堆成小山的茶渣,到后来茶盏里澄澈的金黄汤色,九宫格记录着叁百多个日夜的蜕变。

冬至那天工作室办茶会,窗外的雪映着室内暖光。有人带来老家炒青,有人贡献收藏的普洱茶饼。当九十岁的老茶客颤巍巍哼起采茶谣,林老师悄悄往他杯里续上熟普——茶汤浓淡恰到好处,正是老人喜欢的醇厚度。我忽然觉得,这里不单是传授技艺的聊城品茶课程工作室,更像让传统茶文化自然生长的土壤。

如今工作室的木架上摆满学员的结业茶样罐,罐身上贴着手写标签:2023春·碧螺春初制、2024秋·白牡丹精焙。最近新添了少儿茶艺课,孩子们踮脚给父母奉茶时,那声带着奶音的“请您用茶”,总让满室茶香漾起别样温情。青瓷盖碗再次注水时升起袅袅白雾,恍惚间看见无数茶香故事正在这间聊城茶艺研习工作室里,静静舒展,生生不息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