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明私人工作室新茶靠谱吗,昆明私房茶坊品质可靠吗
最近朋友圈里总看到有人讨论昆明的私人工作室新茶,不少茶友私信问我:这些藏在巷子深处的私房茶坊,到底靠谱不?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这问题时,我也挠头琢磨了半天。
私人茶室的烟火气
上个月路过文林街,恰巧碰到开茶室的老杨正蹲在门口挑茶梗。他抓起一把茶叶在掌心搓了搓,又凑近闻了闻:“这批凤庆滇红晾晒时受了潮,得再烘一道。”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晒菜干的样子——好东西都是要亲手打理的。私人工作室就是这样,老板往往亲自选料、监制,茶汤里能喝到人情味。
不过啊,也不是所有私坊都这么踏实。朋友小陈上个月在某个工作室买了二两“冰岛古树”,结果泡开满嘴烟熏味。后来才听说,那家其实是从批发市场进的散茶,自己随便包个棉纸就当高端货卖。这事儿让我意识到,私人工作室就像小厨房,有的真是祖传手艺,有的却连卫生许可证都悬。
茶汤不会说谎
记得有次在盘龙江边的工作室喝茶,主理人泡茶前先递给我看干茶:“您瞧这白毫,像不像初雪落在松针上?”等他注水出汤,茶汤橙黄透亮,杯底的花蜜香能挂住十分钟。这样的体验确实让人心动,但要是遇到开口就是“禅茶一味”,却连茶叶产区都说不明白的,那就得留个心眼了。
现在有些新开的茶室特别会包装,紫砂壶要用日本回流的老铁壶,茶席要铺手织苎麻布,可重点偏了——茶终究是拿来喝的。我习惯先点最基础的口粮茶,要是连普通滇红都泡得涩口,那些标价四位数的“千年古树”就更悬了。
有回碰到个实在的店主,直接说:“我家这批忙肺山春茶混了点秋料,给您按七折算。”这般坦诚反而让人放心。毕竟云南茶山气候多变,同一座山头的茶叶品质都有波动,敢把瑕疵摊开说的,往往更珍惜羽毛。
最近发现个法子挺管用:要是拿不准某家工作室的茶叶质量,先买他们家的试饮装。通常靠谱的工作室都会提供小份装,让茶客慢慢品。就像吃馆子总得先尝招牌菜,要是试饮装都敷衍了事,那正式装恐怕也难说。
窗外又飘起雨丝,这样的天气最适合守着盖碗慢慢啜茶。其实私人工作室就像这杯中的茶叶,有的在热水浇灌下绽放光华,有的却很快现了原形。下次若再有人问起昆明私房茶坊是否可靠,我大概会这样建议:推门进去坐坐,让茶汤自己说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