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川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利川火车站后巷名称查询
对于那个小巷子的疑问
那天从利川火车站出来,有位提着菜篮子的阿姨正好从我身边经过。我快走两步上前问了一句:“阿姨打扰了,您知道火车站后面那条小巷子叫什么吗?”阿姨停下脚步,笑着指了指西边:“你说后头那条小街啊,我们这儿都管它叫‘站后巷’,也有些年轻人爱叫它‘火车巷’。”
这个答案让我有些意外。我原本以为会听到一个特别文雅或者有来历的正式名称,结果却是这么朴素的叫法。不过转念一想,地名不就是这样嘛,越是老百姓天天叫的,越能体现这个地方的真实面貌。就像你到一个陌生城市问路,本地人告诉你的往往是他们习惯的叫法,而不是地图上印的那个名字。
我顺着阿姨指的方向往前走,没多远就看到了那条巷子。说它是个巷子,其实更像一条小街,宽度刚好能容两辆叁轮车错车。两边是些有些年头的矮房子,墙面上爬满了青藤,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。几家小店零零散散地开着,有卖早点的,有理发的,还有一家旧书店。
巷口修自行车的大爷告诉我,他在这儿摆摊十几年了。“以前这儿就是个土路,”他一边拧着螺丝一边说,“后来铺了水泥,前两年又改成了青石板。名字嘛,一直就这么叫着,也没见有个正式的牌子。”正说着,几个放学的小学生打打闹闹地从巷子里跑过,书包在背后一颠一颠的。
这条巷子最动人的地方,是它那种慢悠悠的生活节奏。早上七八点钟,早点铺子的蒸笼冒着白花花的热气,空气里都是包子和豆浆的香味。到了午后,几个老人家会搬着小马扎坐在树荫下下棋,偶尔传来棋子落盘的清脆声响。傍晚时分,下班回家的人们骑着电动车穿行而过,车篮里装着刚买的菜。
我在巷子里转悠的时候,碰巧遇到一位在利川住了四十多年的老教师。他说这条巷子虽然没有正式的名字,但在本地人心里,它就是火车站周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“你看这些店铺,可能看起来普通,但对住在这儿的人来说,早上的一碗热干面,晚上的一壶老酒,都是生活中最实在的滋味。”
确实,站后巷就像很多小城里那些不起眼的角落一样,它们可能没有响亮的名字,也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,但它们承载着普通人的日常生活。卖水果的老板娘记得熟客喜欢吃什么,理发店的师傅知道老主顾习惯什么发型,这种人情味儿,或许比一个正式的名称更加珍贵。
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灯火次第亮起。我站在巷口回头望去,那些温暖的灯光下,是一个个正在准备晚餐的家庭,是结束了一天工作正在休息的人们。这条被称为站后巷的小街,用它最平凡的模样,展现着利川这座城市最真实的生活图景。
临走时我又想起早上那位阿姨的话,她说这条巷子就要改造了,可能明年再来就认不出来了。这么说来,能在这个时候见到它最本真的样子,倒也是一种缘分。城市总是在变化的,但记忆中的那些街巷,那些味道,那些声音,都会留在经历过的人心里,成为他们对一个地方最鲜活的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