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主岭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,学校门口的暗号仍在吗
校门口的悄悄话
前两天和老同学打电话,不知怎么就聊到了小时候在公主岭上学的事。他忽然压低声音问我:“你还记得咱们学校门口那些暗号吗?现在应该没了吧?”这句话像把钥匙,一下子打开了记忆的闸门。
记得那时候,每天放学铃响过后,校门口就成了我们的小天地。几个要好的同学凑在一起,互相使个眼色,或者比划个奇怪的手势,这就是我们的秘密语言。有时候是约着去后山探险,有时候是商量周末去哪儿玩。最有趣的是,不同年级的暗号还不一样,五年级的师兄们总会设计些更复杂的动作,让我们这些低年级的羡慕得不行。
现在的孩子怕是不玩这个了吧?我寻思着。毕竟时代变了,人人都有手机,发个微信多方便。但转念一想,又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。前两天路过母校,校门口依然热闹,只是孩子们手里都拿着智能手机。他们还会不会用那些笨拙又可爱的手势交流呢?公主岭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?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子里打转。
说来也怪,虽然现在通讯发达了,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那时候的暗号不只是约玩的工具,更像是我们之间的纽带。记得有次和同桌闹别扭,整整叁天没说话。后来他在校门口对我比了个“和解”的手势,我俩就冰释前嫌了。这种默契,怕是微信里再多的表情包也比不了。
我特意问了问还在老家教书的朋友。他说现在的孩子确实不太用暗号了,但偶尔还能见到几个调皮鬼在校门口挤眉弄眼。看来,这种属于孩子的浪漫并没有完全消失,只是换了个形式。孩子们总需要一些大人不懂的秘密,这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乐趣。
或许,暗号本身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那份只属于童年的神秘感。就像我们当年,明明可以直接说出来,却偏要设计一套复杂的暗号。现在看来幼稚可笑,可那时候觉得特别酷。这种中二又可爱的行为,大概就是童年最珍贵的部分吧。
站在校门口,看着放学的孩子们涌出来,我忽然觉得,就算形式变了,但孩子们创造秘密的本能不会变。他们总能在大人不注意的角落,编织属于自己的小世界。这么一想,心里反倒释然了。那些暗号或许已经消失在时光里,但那份纯真的快乐,一定还在某个角落延续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