娄底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车站后街的里弄小径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1:43:54 来源:原创内容

从娄底火车站出来,拐进那条不起眼的小巷,仿佛瞬间切换了时空。站前是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,巷里却藏着另一番人间烟火。

巷口老杨的修车摊开了二十年,扳手敲打钢圈的声音像巷子的心跳。我常在他那儿给自行车打气,他总用沾满机油的手推回五毛钱:"老邻居了,这点小事。"巷子中段有家裁缝铺,王阿姨的缝纫机哒哒响到深夜,那盏昏黄的灯照亮过无数改腰身、补破洞的夜晚。

巷子里的叁餐四季

清晨六点,老周家的米粉店最先飘出热气。"要宽汤还是窄汤?"老周媳妇边捞米粉边问,这是老食客才懂的暗号。窄汤味浓,宽汤清爽,她总能记住每个人的偏好。午后叁点,放学铃声响起,孩子们像麻雀般扑进巷子,在晾晒的床单间追逐。李奶奶会坐在门槛上剥毛豆,顺便盯着别让皮球砸了她的腌菜坛子。

要说这娄底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啊,最热闹要数傍晚。炒菜声、麻将声、电视声交织成片,谁家做了红烧肉,整条巷子都闻得到。张叔总爱端着饭碗串门,看老李家今晚吃什么下酒菜。

正在消失的风景

去年巷口画了拆迁红线,大家突然意识到,这条车站后街的里弄小径可能真要消失了。老杨开始在纸板上用粉笔写"搬迁清仓",王阿姨接过我改裤脚的活计时轻声说:"这怕是最后一次了。"

但奇怪的是,巷子反而更热闹了。搬走的人特意回来吃碗米粉,在电线杆下多站会儿。老周往汤底里多放了两勺骨头,说让味道记得更久些。连那盏接触不良的路灯,电工老刘都修得特别认真。

现在我还会绕道穿过这条娄底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虽然知道它迟早会变成商场或高楼。但那些嵌在青石板缝里的车铃声、飘在晨雾里的米粉香、刻在墙角的身高线,大概会以另一种方式,继续留在城市的记忆里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