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州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,临近学子相约叁小时百人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6:30:37 来源:原创内容

夏日的风裹着荔枝林的甜香,吹过操场边新刷的蓝色看台。几个穿校服的男生正往横幅上挂彩色气球,横幅上“高州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”这行字随着气球起起伏伏。穿运动服的李老师抬手遮着阳光数人数:“初叁到高二的,差不多齐了。”她声音里带着笑意,“这些孩子啊,说是要搞个不一样的下午。”

其实刚开始听说要组织活动,班长在班里问“谁周末能来叁小时”,底下还在嘀嘀咕咕。高叁的赵明当时正刷题,头都没抬:“叁小时?我能做两套卷子。”直到学习委员小雯站上讲台:“我们就不能有叁个小时,不做习题,不背单词吗?”教室里忽然安静了。不知谁先举了手,接着第二个、第叁个……最后统计人数时,组织者自己都吓了一跳。

当一百双手同时松开笔杆

下午两点半,图书馆后的空地上,有人带了羽毛球拍,有人抱着吉他,几个女生在地上铺开手绘的帆布。最开始大家还不太放得开,都习惯性地找自己班同学扎堆。直到李老师拿着哨子吹了一声:“现在开始,禁止讨论月考成绩!”人群里爆发出笑声,紧绷的气氛突然就松弛了。

高二的陈悦蹲在角落教同学做绒花,这是她奶奶教的手艺。她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围过来学,手指翻飞间,粉色丝线渐渐变成花瓣形状。“我以为没人会对这个感兴趣,”她有点不好意思,“平时除了做题,都快忘了手还能做这个。”旁边男生笨拙地拿着针线,缝得歪歪扭扭,却笑得特别开心。

树荫下,赵明终于放下了他的物理题。他跟着几个同学学弹吉他,指尖拨弄着最简单的和弦。“原来do re mi比牛顿三定律难多了,”他揉着按弦按痛的手指,却第一次在周末没想起还有多少参考书没做。这种感觉很陌生,像是终于从水底浮上来,好好吸了口气。

组织者最初提出临近学子相约叁小时百人的设想时,很多人都觉得不可能实现。毕竟现在的周末,哪个学生不是被补习班和作业填得满满的?可当真把这一百人聚在一起,看着他们从最初的拘谨到慢慢放松,你会发现,他们需要的也许就是这么一小段“白开水时间”——没什么特别目的,就是单纯地在一起做点喜欢的事。

小雯坐在花坛边,看同学们叁叁两两地活动。她想起上周这个时候,自己还在题海里挣扎,而现在耳边是吉他声、欢笑声,还有风吹过榕树的沙沙声。“其实我们都知道明天还要考试,”她说,“但就这叁个小时,让我们感觉像是偷来的礼物。”

快到五点时,有人提议合影。这一百个学生自然地靠拢,那些刚认识的、不同年级的,肩膀碰着肩膀,在夕阳下拉出长长的影子。照片里每个人都笑着,那种轻松是装不出来的。组织活动的同学看着手机相册,忽然明白了“高州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”这个简单的提议,为什么会打动这么多人——它给了大家一个正当的理由,暂时卸下肩上的重量。

天色渐暗,人群开始叁叁两两地散去。赵明把吉他还给同学,重新背起沉甸甸的书包,但脚步似乎轻快了些。陈悦的绒花做了大半朵,她说要回去做完它。那个最初觉得叁小时太长的男生,正和刚认识的朋友约下次打球。李老师站在校门口,看着学生们离开的背影,忽然觉得这个普通的周六下午,好像有什么东西悄悄改变了。不是惊天动地的变化,就是那么一点点,像是给绷得太紧的弦稍微松了松。

校工开始收拾场地,气球一个个取下来,横幅也卷好了。但操场上还留着少年们的笑声,以及那种短暂停歇后重新出发的勇气。明天,他们依然要面对课本和考场,但至少这个下午,这一百个年轻人共同拥有了叁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小时。这大概就是青春该有的样子——在必须奔跑的间隙,也懂得如何停下来,好好喘口气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