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江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内江火车站后巷的日常
内江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内江火车站后巷的日常
每次从内江火车站出来,我都不急着往大路上赶。反而会习惯性地绕到车站背后,一头扎进那条小小的巷子里。说真的,你要是第一次来,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它。它太普通了,普通得就像我们每个人记忆里都有的那个角落。
巷子不宽,两边是些老旧的居民楼,墙皮有些地方已经斑驳脱落,露出里面砖头的颜色。但这并不让人觉得破败,反而有种时光沉淀下来的温和。几根电线杆斜斜地立着,上面缠满了粗细不一的电线,像一张简约的画。阳光好的下午,光就从这些电线中间漏下来,在水泥地上画出明明暗暗的格子。
这里的空气,和车站前广场那股子行色匆匆的味道完全不同。它是生活的,是扎实的。你闻得到,谁家窗口飘出了炒回锅肉的浓香,那股子豆瓣酱和肉片混合的焦香,能直接把你的馋虫勾出来。另一头,也许是一家简陋的理发店,老师傅正给一位老主顾修面,推子发出嗡嗡的、催眠一样的声音。这种声音,听着就让人心安。
我常常想,这条内江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它自己就有一套节奏。火车拉着汽笛,轰隆隆地来,又轰隆隆地走,载着满车的梦想和离别。而这条巷子呢,它就在这儿,不声不响地看着。巷口杂货店的老板娘,依旧慢悠悠地守着她的铺子,和买菜回来的邻居聊着今天的肉价。她的猫,那只胖乎乎的橘猫,永远在门口的椅子上蜷成一团,睡得天昏地暗,仿佛全世界的喧嚣都与它无关。
你说它落后于时代吗?也许吧。但这份“落后”,在眼下这个什么都讲究“快”的世界里,反倒成了一种难得的奢侈。在这里,时间好像被拉长了,你可以慢慢地走,发发呆,看看趴在门口的小狗,或者研究一下墙角那盆长势旺盛的栀子花。不需要思考什么人生大道理,光是这么待着,就挺好。
偶尔能看到刚下火车的年轻人,拖着行李箱,一脸好奇地走进来,用手机拍着这些在他们看来可能很“怀旧”的景象。他们和巷子里提着菜篮子、踱着方步的老人们,构成了一幅有点奇妙,却又异常和谐的画面。一边是奔流不息的时代,一边是静止不变的日常,在这条小巷里打了个照面,彼此点头,然后各自前行。
这就是内江火车站后巷的日常。它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,有的只是炉灶上的烟火,闲聊里的家常,和日复一日的平静。它像这座城市的一个深呼吸,在火车轰鸣的间隙里,为我们这些偶尔路过的人,提供了一小块可以歇歇脚、回回神的地方。下次你若从内江站下车,不妨也去找找这条巷子,去感受一下那份被岁月打磨得温润光滑的平常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