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流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北流茶会选举初选工作坊
最近路过城东老巷子,总能看到两个特别的门牌——"北流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"和它斜对门的"北流茶会选举初选工作坊"。这两家名字绕口的铺面,要是不仔细看,还真容易把人搞糊涂。
记得第一次推开门时,满屋子茶香扑鼻而来。穿棉麻衫的店主正给客人沏茶,手法娴熟得像在表演。"我们这儿就是个喝茶聊天的地方,"他笑着递来茶杯,"大家聚在一起品品茶,聊聊最近的新鲜事儿。"
茶香里的悄悄话
工作室里摆着七八张茶桌,每张桌子都围着几个熟客。靠窗的那桌在讨论今年荔枝的收成,中间那桌在商量社区足球队的训练时间。有意思的是,每次聊到重要事情,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端起茶杯,慢慢品上一口,再继续往下说。
"这事儿啊,得细细琢磨。"常来的李大爷总爱这么说,手里还端着那只磨得发亮的紫砂壶。在这里,很少有争得面红耳赤的场面,更多的是你一言我一语的平和交流。茶凉了再续,话说了再想,很多事情就在这一杯接一杯的茶水里慢慢明朗起来。
对门的工作坊又是另一番光景。他们的茶桌是长条形的,能坐下十几个人。墙上挂着块白板,经常写满了各种建议和想法。坊主是个爽快人,说起话来干脆利落:"咱们这儿就是让大家把事儿摆在明面上说,说开了,办法自然就有了。"
说起来挺有意思,这两家虽然门对门,却从没见他们互相抢生意。相反,有时候这家客人坐满了,店主还会主动把人往对门引。"去哪家不是喝茶啊?"他们常这么说。
不一样的茶,一样的人情味
上周五下午,我正好遇上件趣事。工作室这边在讨论怎么组织今年的邻里节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主意出了不少,可就是定不下来。这时坊主从对门过来添茶水,顺口说了句:"要不先把能定的定了,剩下的明天继续聊?"
就这么简单一句话,事情突然就好办了。确定下来的事项马上有人认领,暂时决定不了的也不着急。这种从容不迫的劲儿,大概就是常年喝茶养出来的性子。
我发现啊,这两家店最珍贵的地方,就是给街坊邻居提供了一个说话的地儿。现在大家生活节奏都快,能坐下来好好说说话的时间实在不多。在这里,不管你是退休的老人,还是上班的年轻人,都能找到愿意听你说话的人。
茶凉了又续,人来了又走,不变的是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度。或许这就是为什么,在这个手机当道的时代,还有这么多人愿意推开门,坐下来,好好喝杯茶,好好说说话。
走出店门时,夕阳正好斜照在那两块门牌上。我忽然觉得,名字像不像其实没那么重要,重要的是推开门后,那一室茶香,满屋温暖。这大概就是老街坊们最爱这里的原因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