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平那里有站小巷的,开平站旁小巷位置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8:34:18 来源:原创内容

开平站旁那条小巷

说起开平站旁边那条小巷,很多老街坊都会露出会心一笑。那地方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可要是没人指点,你还真容易在车站广场转晕了头。我第一次去找朋友时,就在车站出口来回走了叁趟,最后还是一位卖凉茶的大姐抬手指点:“喏,邮局旁边那个红砖拱门看见没?进去就是。”

穿过拱门确实别有洞天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两边是些老式骑楼,有的外墙爬满了绿藤。巷子不宽,抬头能看见各家晾晒的衣裳在微风里轻轻晃荡。最让人舒服的是这里的节奏——车站广场上人来人往急匆匆的,可一进巷子,时间好像就慢下来了。修表店的老师傅戴着单眼放大镜专心致志,巷尾阿婆坐在竹椅上不紧不慢地择菜,偶尔和路过熟人打个招呼。

这条小巷最特别的是它既安静又热闹的矛盾劲儿。说它安静,是因为这里听不见汽车喇叭声,只有自行车铃铛清脆的叮铃声;说它热闹,是那些开了几十年的小店总不缺顾客。街角那家竹升面店,每到饭点门口就排起小队,熟客都晓得要赶在一点半前去,不然汤头卖完老板就收摊了。对面凉茶铺的葫芦瓶里装着各种祛湿解暑的茶汤,叁块钱一杯,苦是苦点,但喝完确实舒畅。

我在巷子里转悠时,正巧遇见面店老板老陈在门口歇晌。他指着巷子中段一个锈迹斑斑的消防栓说:“这东西比我开店年头还长呢。以前车站没扩建时,这条巷子可是通向月台的近道,那时候挑着担子卖花生糖的、拎着行李箱赶火车的,都从这儿过。”他眯着眼回忆,“后来新站房建成,这条巷子就慢慢安静了,倒成了我们这些老街坊的天地。”

不得不说,开平站旁小巷位置确实很特别——它紧挨着现代化的交通枢纽,却完整保留着旧城风貌。站在巷子里,能听见不远处火车进站的汽笛声,但转眼看见的却是老式窗棂上精致的雕花。这种新旧交错的感觉,让这条巷子像是个活在当代的“老古董”。

有位在巷子里住了四十多年的李老师告诉我,这些骑楼大多是民国时期建的,原本是商住两用。“你别看现在安静,当年这一片可是开平最繁华的地段之一。”她说这话时,正给窗台上的茉莉花浇水,“后来城市发展中心转移了,这里反而因祸得福,没被大规模改造。”她笑着说现在年轻人总爱来这儿拍照,说是有“时光感”。

黄昏时分,巷子渐渐染上暖黄色。各家厨房开始飘出饭菜香,偶尔传来母亲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呼唤。我正准备离开时,又路过那个红砖拱门,回头看见巷子里陆续亮起温暖的灯光。突然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惦记着开平那里有站小巷的——在飞速变化的城市里,这样一个能让时间慢下来的角落,确实显得格外珍贵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