胶南做服务的小巷子,胶南区服务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8:15:12 来源:原创内容

胶南的老街巷子总藏着不少故事。今天路过那条做服务的小巷子,看见几位老师傅正蹲在门口修自行车。其中一位戴着老花镜,手里攥着扳手,慢悠悠地拧着螺丝。巷口早餐摊的蒸笼冒着热气,混着自行车链条的机油味,竟有种说不出的踏实感。

这条胶南区服务小巷不过百来米长,两边是有些年头的二层小楼。一楼开着各式铺面,裁缝店、配钥匙摊、修鞋匠挨挨挤挤的。二楼晾着各色衣裳,在风里飘得像万国旗。住在巷尾的李婶说,她嫁过来时这巷子就这样热闹,如今叁十年过去,铺面换了好几茬,可那股子烟火气从来没变。

巷子里的手艺人们

修表铺的王师傅在这条胶南做服务的小巷子待了二十多年。他的玻璃柜里还摆着老式的机械表,墙上挂满了各种工具。“现在年轻人都戴电子表喽,”他扶了扶眼镜,“可是街坊们的老物件坏了,还是习惯拿来给我瞧瞧。”说着他拿起一只上海牌手表,用小刷子轻轻清理机芯里的灰尘。那专注的神情,仿佛手里不是手表,而是什么珍贵易碎的宝物。

斜对面的裁缝铺总飘着纺织品的味道。老板娘手脚利索,踩缝纫机的节奏像在弹曲子。常有姑娘拿着网上的图片来找她改衣服,她总要先抖开布料端详半晌,用画粉做好记号才肯下剪子。“现在买成衣方便,可合身的衣服还得改。”她边说边给一条裤子锁边,针脚密实匀称。

这些老师傅都不太会用手机接单,倒是巷口水果摊的年轻人帮他们建了个邻里群。谁家需要服务,在群里喊一声就行。这种老手艺搭上新办法的模式,让这条胶南区服务小巷在变化中保持着生机。

傍晚时分,巷子渐渐安静下来。修鞋的老张收拾着工具,把磨得发亮的铁砧子搬回屋里。他说这行当干了四十年,磨破的鞋底能堆成山。正说着,有个熟客拎着双开裂的皮鞋过来,老张接过来摸了摸皮面:“这鞋还能穿两年,明天来取吧。”

路灯次第亮起,给青石板路面涂上一层暖黄。这些看似寻常的胶南做服务的小巷子,其实装着老百姓最实在的日子。它不像商场那样光鲜亮丽,却能让一颗纽扣、一把钥匙、一双鞋都找到归宿。或许这就是为什么,在高楼越盖越多的今天,这样的巷子依然被人需要着。

巷子里飘起饭菜香时,各家铺面陆续关上卷帘门。王师傅锁上修表店的玻璃柜,裁缝铺的灯也暗了下去。只有巷子深处那家修车铺还亮着灯,有个外卖小哥在给车胎打气。明天太阳升起时,这条胶南区服务小巷又会迎来新的忙碌,继续它平凡而温暖的生活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