营口那里有站小巷,营口站旁小巷位置
营口站旁的小巷子
那天路过营口站,突然想起有人问过营口那里有站小巷。这事儿还挺有意思的,站前广场人来人往的,谁会在意那些不起眼的小巷子呢?我索性放慢脚步,往车站西侧那片老居民区溜达过去。
说来也怪,明明就在车站边上,拐进这些巷子就像换了天地。叫卖声、炒菜声、孩子嬉闹声从两侧的旧楼里飘出来,晾衣绳在头顶交错,刚洗好的衬衫还在滴水。巷口修自行车的老师傅头也不抬,手里的扳手敲得叮当响。这条营口站旁小巷位置虽然紧挨着车站,却保留着老营口独有的生活气息。
往里走发现巷子比想象中深,弯弯绕绕像迷宫。杂货店老板娘正坐在门口择韭菜,我上前搭话:“大姐,这巷子往里还能通到哪儿啊?”她抬头抹了把汗:“往前走到头左拐是菜市场,右拐能穿到新建的那条商业街。我们这儿虽然旧,可是四通八达着呢!”她顺手把择好的韭菜抖了抖,韭菜叶上的水珠在阳光里亮晶晶的。
再往前果然热闹,卖豆腐的叁轮车摇着铃铛经过,刚出锅的豆腐还冒着热气。几个老街坊站在水果摊前闲聊,说的都是家长里短。有个大爷坐在马扎上听收音机,里面的评书正讲到关键处。这样的营口站旁小巷位置,藏着这座城市最真实的模样。
巷子深处的墙面爬满了爬山虎,绿油油的一片。墙角蹲着只花猫,懒洋洋地打量着过往行人。偶尔有火车经过的轰鸣声,但很快又被巷子里的生活声响淹没。站前广场上匆忙的旅客大概想不到,仅仅一墙之隔,就有这样从容不迫的日常。
往回走时又经过修车摊,老师傅正在给轮胎打气。他忽然开口:“这巷子啊,我待了叁十年啦。以前更窄,后来拓宽了些,但这些老邻居都还在。”他指了指身后斑驳的墙面,“别看旧,夏天可比外面凉快多了。”我这才注意到巷子两边的楼间距很近,确实形成了一片荫凉。
走出巷口回到车站广场,恍如隔世。转身再看那片老房子,突然明白为什么总有人打听营口那里有站小巷。或许大家想找的,不只是某条具体的巷子,而是这种藏在城市褶皱里的、带着温度的生活痕迹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