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竹哪有站小巷的地方啊,绵竹站附近小巷位置
昨天朋友突然问我,知不知道绵竹哪有站小巷的地方啊?这一下子把我给问住了。作为在绵竹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老居民,我决定亲自去火车站周边转转,把这个问题弄个明白。
绵竹站不算大,但一出站就能感受到小城特有的生活气息。我先在站前广场站了会儿,观察着来往的人群。很多人拖着行李箱直接坐上公交或出租车离开了,但也有些人熟门熟路地拐进了车站右侧的一条小道。
站旁那些不为人知的小巷
我跟着人流往右走,果然发现了一条不太起眼的小巷子。巷口有个卖茶叶蛋的大姐,我顺便买了两个,边吃边和她聊起来。她说这条巷子叫“站前巷”,是附近居民常走的近道,往里走能通到老居民区。“你要找绵竹站附近小巷位置啊,”她热心地指着里面,“从这儿进去,岔路口往左能到菜市场,往右能走到老街上。”
顺着巷子往里走,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两旁的墙面斑驳,爬着些绿藤。巷子不宽,刚好能容两个人并肩通过。每隔十几米就有个岔口,像毛细血管一样连接着周边的民居。我注意到有位老伯正坐在自家门口逗画眉鸟,便上前搭话。
“这条巷子可有年头咯,”老伯说话带着浓浓的本地口音,“我小时候就在这儿跑着玩。以前火车站还没扩建时,这一片全是这种小巷子,现在嘛,就剩下这几条了。”他告诉我,除了站前巷,车站北面还有两条小巷,一条通往以前的货运站,现在改成了小商品批发市场,另一条则藏着几家开了几十年的老餐馆。
我在巷子里慢慢走着,时不时停下来看看。有户人家的围墙上探出石榴树枝,已经结了小小的果子。另一家的窗台上晾着自家做的香肠,在午后的阳光下泛着油光。这些细节让我忽然明白,要找绵竹哪有站小巷的地方啊,光知道位置还不够,得真正走进来,才能感受到这些巷子独有的生活味道。
转了个弯,眼前豁然开朗,原来已经到了老街上。这里与车站周围的现代化建筑形成了鲜明对比,青瓦木门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,有修补鞋子的老师傅,有理发只收十元的老式理发店,还有飘着豆瓣酱香味儿的杂货铺。
我在街角的茶馆坐下,要了杯茉莉花茶。茶馆老板听说我是专门来找小巷的,笑着说:“现在年轻人谁还关心这些老巷子啊。不过你要是想弄清楚绵竹站附近小巷位置,我建议你傍晚再来,那时候巷子里的灯一亮,感觉才够味。”
歇够了脚,我又返回车站周边,果然在北侧找到了老伯说的那两条巷子。其中一条确实通向小商品市场,人来人往很是热闹;另一条则安静许多,巷口有家卖豆花的摊子,老板娘说她已经在这里摆了叁十多年摊,见证着巷子从热闹到冷清,再到现在偶尔有游客来拍照的变化。
天色渐晚,我站在车站广场回望这些刚刚走过的小巷。它们像是这座城市的记忆脉络,静静地藏在现代化的车站背后。如果有人问起绵竹哪有站小巷的地方啊,现在我可以告诉他,这些巷子不光是通道,更是理解这座小城生活的窗口。
离开前,我又去站前巷转了转。傍晚的巷子里飘起炊烟,有家长喊着在巷子里玩耍的孩子回家吃饭。这样的场景,在如今的高楼大厦里已经很难见到了。我想,下次有朋友来绵竹,我一定要带他们来这些小巷走走,让他们看看车站背后这个更有温度的绵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