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家港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,附近的人如何识别商家
张家港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
前几天和朋友喝茶,他突然问我:"你说在微信附近的人里,怎么判断哪些是商家啊?"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。记得去年在张家港步行街等人时,我随手打开附近的人功能,翻看几个账号后,发现有些规律可循。
最明显的是头像。商家的头像往往很规范,要么是店铺实景,要么是带联系方式的海报。有个卖海鲜的账号,头像就是店主抱着泡沫箱在码头拍的照片,背景还能看到长江边的吊机。这种带着生活气息又突出商品的头像,基本能确定是商家。
再看昵称。"齿齿海鲜直送""张家港齿齿房产"这类直接带上业务类型的昵称,目的就很明确了。有个卖杨舍豆腐干的账号更直接,昵称就叫"杨舍老豆腐152虫虫虫虫",把产物和电话都写上了。普通人起昵称谁会这么正式?
个性签名这块更是重灾区。很多商家会把营业时间、主营项目都写在签名里。我见过最详细的签名写着:"张家港市区配送,活鲜下午3点前下单当日达"。这种带服务范围和时效的表述,基本可以确定是商家在揽客。
附近的人如何识别商家
其实要识别商家,还有个简单办法——看朋友圈更新频率。普通人发朋友圈可能几天一条,商家则可能一天好几条。内容也很有特点,基本都是商品展示、顾客反馈这些。有个做本地草莓的账号,每天早上固定发采摘视频,下午发配送动态,规律得像新闻联播。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很多商家也学聪明了。他们开始把账号包装得像普通人,用生活照做头像,发些日常动态。但聊上几句就会露出马脚——叁句话不离本行。上周遇到个账号,头像是风景照,朋友圈前几条都是吃饭逛街,结果刚打招呼就问要不要办宽带,原来是个通信代理商。
这种识别能力在张家港这样的小城市特别实用。地方不大,熟人社会,很多人做邻里生意。我认识个在万红小区开水果店的老板娘,她就在微信附近的人里积累了不少老顾客。她说现在人懒得出门,看到附近有人卖水果,直接微信下单就送货上门了。
说到底,在微信附近的人里识别商家,关键要多留个心眼。就像在菜市场买菜,多看几家比较,自然就能分辨出哪些是专业卖家。毕竟做生意的人,言行举止总会带着经营者的特质,这些细节藏在头像、昵称、朋友圈和聊天方式里,细心观察就能发现。
最近还发现个新现象。有些商家开始用公司微信了,账号直接显示"某某商家",这倒省去了猜来猜去的麻烦。不过传统个人账号的商家还是主流,毕竟操作简单,更适合小微商家。下次你要是也在张家港用附近的人功能,不妨试试这些方法,说不定能发现些有趣的本地商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