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票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北票学子茶香课堂体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21:38:12 来源:原创内容

清晨的阳光透过教室窗户,洒在课桌的玻璃杯上。北票市这所中学的走廊里飘着淡淡的茶香,初叁班的同学们正小心翼翼地将茶叶分装进白瓷杯。这不是什么课外兴趣班,而是他们每周叁固定的语文课堂。

李老师看着学生们专注的神情,忍不住笑了。她记得第一次提出把茶带进课堂时,校长那怀疑的眼神。“喝茶能提高成绩吗?”当时校长这样问。而现在,这个独特的教学方式已经坚持了整整一学期。

当龙井遇见古诗词

“大家先闻闻刚泡开的龙井,是不是有股炒豆子的香气?”李老师端着茶杯在课桌间走动,“现在我们来读杜牧的《清明》,感受下诗中那种淡淡的惆怅。”教室里安静下来,只有翻书声和偶尔的啜饮声。学生们发现,舌尖泛着清香的时刻,那些原本枯燥的古诗词突然有了温度。

坐在后排的小王本来最讨厌背古诗,现在却成了班上背诗最快的学生。他说很奇怪,捧着温热的茶杯,看着茶叶慢慢舒展,诗句就像自己钻进脑子里似的。有几次他甚至能闭着眼睛描绘出诗里的画面——虽然可能和他喝的茶有关,毕竟龙井和铁观音带来的感觉确实不太一样。

隔壁班的张老师最初觉得这是在胡闹,直到她发现学生们的作文里开始出现“茶汤澄澈如秋日溪水”这样的句子。要知道,这些孩子以前写作文,形容颜色最多只会用“很绿”“特别绿”。

茶香里的化学反应

化学老师刘老师听说后也来了灵感。他在讲酸碱中和反应时,给每个小组发了笔贬试纸和不同种类的茶叶。“试试看,你们能发现茶水是酸性还是碱性?”学生们围着实验桌,像模像样地把试纸浸入茶汤,比对色卡时的认真劲儿,比做正经实验时还要专注。

更让人意外的是生物课。学生们在显微镜下观察茶叶细胞,比对不同发酵程度茶叶的变化。那几个总在生物课上打瞌睡的男生,现在争着要操作显微镜。他们甚至自发去查资料,想弄明白为什么同一棵茶树的叶子能做出六种不同的茶。

教导主任最初担心的“影响纪律”完全没出现,反而发现课间追逐打闹的少了。很多学生习惯课间泡杯茶,站在走廊外边喝边远眺。用他们的话说,“这样眼睛舒服,心里也静”。

教师办公室里,老师们也在交流着新发现。教历史的赵老师说,现在讲到茶马古道,学生们眼睛都发亮。地理老师则补充,他们班有个学生因为喜欢喝茶,把中国各大茶区的气候特征背得滚瓜烂熟。

窗外,银杏叶正悄然变黄。教室里的茶香 ming 合着书香,飘得很远。或许教育的真谛,就是找到那种能唤醒心灵的方式。就像这片小小的茶叶,在热水中慢慢舒展,释放出意想不到的芬芳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