库尔勒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,学院后街如今有何娱乐
路过库尔勒女子学院后街的时候,我站在街角发了会儿呆。这条窄窄的巷道,曾经是我们周末最爱逛的地方,现在却安静得让人有点不习惯。
记得叁年前这里可热闹了。每到傍晚,卖烤包子的维吾尔族大叔会推着小车准时出现,馕坑里飘出的香味能传出去半条街。隔壁音响店总是放着热瓦普乐曲,女学生们叁叁两两地坐在奶茶店里,玻璃窗上凝结着暖暖的水汽。可现在,好多店铺都拉下了卷帘门,只有那家老字号抓饭店还亮着灯。
后街变了模样
我推开门走进抓饭店,老板娘阿依古丽正在擦拭柜台。"现在生意难做啦,"她给我倒了碗砖茶,"对面文具店搬走了,隔壁奶茶店也关门了。学生们现在都点外卖,很少出来逛了。"
确实,走在后街上,能明显感觉到变化。以前总能看到姑娘们围在饰品摊前挑耳环,现在这样的场景少多了。不过仔细看看,还是能发现些新东西——有家文创小店悄悄开张了,橱窗里摆着手工制作的艾德莱斯绸笔记本;原来卖颁顿的音像店改成了自助画室,透过玻璃能看见里面挂着几幅未完成的油画。
我在画室门口遇到个大二的女生,她正捧着调色盘往外走。"现在后街还可以玩吗?"我随口问道。她笑了笑:"比以前安静,但挺适合看书画画的。而且新开了家酸奶粽子店,学姐说特别好吃。"
这倒让我想起件事。库尔勒女子学院后街的娱乐方式确实在变,但没消失。就像河道改了流向,水还在继续流淌。现在少了些喧闹,多了些可以静静待着的地方。
巷子深处传来手鼓的声音,跟着声音找过去,发现是家新开的民谣小酒馆。老板娘说每周五晚上有校园乐队演出,不少毕业了的学姐会特意回来坐坐。"虽然不如以前热闹,但现在这样也挺好。"她边说边给绿萝浇水,"至少不用扯着嗓子说话了。"
天色渐暗,后街的路灯次第亮起。我突然意识到,这条街就像会自己调节的生物,总是在寻找最适合当下的生存方式。可能过段时间再来,又会是另一番景象。毕竟,只要学生们还需要个放松的地方,后街就会继续活着,只是以不同的形式。
临走前我买了两个烤包子,大叔熟练地裹上牛皮纸。热乎乎的香气钻进鼻腔,这个味道倒是一直没变。转角处的橱窗里,那条石榴红色的艾德莱斯绸围巾还在随风轻摆,像在等待哪个姑娘把它带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