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邑那里有站小巷,昌邑站旁小巷去处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0:12:48 来源:原创内容

昌邑站旁边那些小巷子,现在还挺热闹的。记得前几年路过时,这儿还是个冷冷清清的地方,如今却成了附近居民爱逛的角落。

拐进巷口第一眼看见的,是家卖豆腐脑的小摊。老板总爱在清晨五点支起那把褪色的遮阳伞,铝桶里飘出的白气带着豆香。有次我问他为啥选这个位置,他擦着汗说:"这儿离车站近嘛,赶早班车的人能喝口热的。"确实,经常能看到拉着行李箱的年轻人站在摊前,捧着碗呼呼地吹气。

巷子里的日常光景

再往里走,修鞋摊的老张已经摆了十几年。他的工具箱掉漆得厉害,但每把锥子都磨得锃亮。有回看见个姑娘急着要补鞋跟,老张边穿线边说:"别急,叁分钟就好。"果然,针脚密实地扎进皮质里,比原来还结实。这样的手艺活现在不常见了,但住在昌邑站附近的老街坊都认他。

午后两叁点钟,洗衣店老板娘会把洗好的床单晾在巷子拐角。那些印着碎花的棉布在风里鼓动时,整条巷子都飘着洗衣液的淡香。她家窗口养着几盆茉莉,有次我去取衣服,她顺手剪了支递过来:"拿着,香着呢。"

傍晚时分最是热闹。卖菜的王婶会把最后几把青菜便宜处理,放学的小孩在巷子里追逐打闹。烤红薯的炉子亮起橘色的光,那个总是系着围裙的大叔不用吆喝,香味自然能把人引过去。住在七楼的李奶奶每天准时下来买两块,她说就喜欢这种用纸袋包着的烫手感觉。

这些看似零碎的日常,其实组成了昌邑站旁小巷独特的生命力。不同于商业街的整齐划一,这里的每家小店都有自己的脾气。修表铺的老师傅永远戴着单眼放大镜,文具店的老板娘总记得孩子们喜欢的卡通款式。或许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坚持,让这条巷子成了昌邑站周边最有人情味的地方。

有天深夜我路过巷口,看见清洁工老赵正靠在墙边休息。他指着不远处车站的灯火说:"每天扫到这,看着亮灯的车站就觉得踏实。"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,车站的轮廓在夜色中格外清晰,而脚下这条小巷依然安静地延伸着,像城市的毛细血管,连接着旅途与归途。

现在每次朋友问起昌邑那里有站小巷的情况,我都会想起豆腐脑升腾的热气,修鞋摊上的锥子,还有傍晚飘来的烤红薯香。这些寻常片段,或许就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。虽不曾刻意寻找,但每次走进这条昌邑站旁小巷去处,总能遇见些温暖的瞬间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