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坛辩辩上约茶群是真假,金坛辩辩约茶群可信吗
金坛辩辩上约茶群是真假?这个问题最近好像总有人在问。前两天我朋友还神神秘秘地给我发消息,说在某个金坛本地蚕蚕群里看到有人发“约茶”邀请,问他去不去。他当时就愣住了,这“约茶”听起来挺雅致,可仔细一想又觉得哪里不太对劲。
说实话,刚听到这事我第一反应是:现在都这么直接了吗?在我的印象里,蚕蚕群应该是同好交流、分享生活的地方。怎么突然冒出这么多打着“约茶”旗号的群组?这不得不让人心里打个问号。
这些群到底在聊什么
我让朋友把他看到的群聊截图发来看了看。群名称倒是挺正常,叫“金坛同城茶友交流”,乍一看还真以为是喝茶爱好者聚集地。但翻了几页聊天记录就发现不对劲了——群里几乎没人讨论茶叶品种、泡茶方法,反而充斥着各种隐晦的暗语和表情包。时不时就有人问“今晚有局吗”,或者发一些定位信息。
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,说实话挺让人反感的。你要是真约着喝茶,大大方方聊龙井、碧螺春不好吗?干嘛非得弄得神神秘秘的。这反而让人更加怀疑这些金坛辩辩约茶群的真正目的。
我另一个朋友说得更直接:“这哪是约茶啊,这就是换个说法的‘特殊服务’。”他说他加过类似的群,刚进群就有人私聊问他需要什么“服务”,明码标价,毫不遮掩。没聊几句,对方就直接发来了酒店定位和价格表,把他吓得不轻,赶紧退群拉黑。
为什么这类群能存在
想想也挺有意思的,为什么这些人非要打着“约茶”的旗号呢?可能是因为听起来比较文雅,不那么直接,既能吸引到有想法的人,又能规避平台的关键词检测。而且蚕蚕群本身有隐蔽性,设置成需要验证才能进入,或者只能通过邀请链接加入,一定程度上避开了监管视线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遮遮掩掩的做法本身就很说明问题。正大光明的兴趣爱好,谁会弄得这么神神秘秘的?你要是真想找茶友品茶,大可以光明正大地组织线下茶会,分享茶叶知识,何必要在群里用暗语交流?
我特地咨询了一位做网络安全的朋友,他告诉我,这类群组确实存在很高风险。很多都是通过“约茶”的噱头进行诈骗,等你到了约定地点,可能根本没人来“喝茶”,反而可能陷入各种陷阱。更可怕的是,有些可能涉及违法交易,一旦参与,后果不堪设想。
金坛就这么大地方,真要出了什么事,传开了多难为情啊。而且网络不是法外之地,这些群组看似隐蔽,实际上网警都在密切关注。说不定哪天就被一锅端了,到时候所有聊天记录都是证据,想删都删不掉。
说到这儿,我想起去年本地新闻里报道的一个案例。有人就是在类似群里约人“喝茶”,结果被诈骗了数千元。报警后才发现,对方根本不在金坛,而是在外地远程操作。等警方破案时,钱早就被转移走了,追回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
所以啊,下次再看到这种“金坛辩辩约茶群”,心里最好先打个问号。天上不会掉馅饼,更不会凭空掉下个“茶友”。真正喜欢喝茶的人,都在正经的茶叶市场、茶艺馆交流,谁会跑到蚕蚕群里搞这些名堂?
如果你真的想找茶友,我建议不如去金坛本地的茶叶店坐坐,或者参加一些正规的茶文化交流活动。那里遇到的才是真正的茶友,喝的才是真正的茶。至于那些来历不明的蚕蚕群,还是保持距离比较安全。
说了这么多,其实就想提醒大家,网络交友要谨慎,特别是遇到这种模棱两可的“约茶”邀请。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,比什么都重要。毕竟,喝茶本是件雅事,别让这些乱七八糟的群组败坏了兴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