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城海选场子,宜城精选活动现场
路过宜城老街的时候,远远就听见广场那边传来阵阵音乐声。走近一看,嚯,这场面还真不小!舞台周围里叁层外叁层围满了人,连旁边商铺二楼窗台都趴着不少看热闹的。这就是最近街坊们常念叨的宜城海选场子,今天可算让我赶上了现场。
舞台正中央站着个穿校服的姑娘,握着话筒的手微微发抖。前奏响起时她深吸了口气,开口那句"夜空中最亮的星"刚唱出来,底下就响起一片叫好声。说真的,这姑娘嗓音条件算不上多出色,可那份认真劲儿特别打动人。唱到副歌部分,她索性闭上眼睛,身子随着节奏轻轻摇摆,完全沉浸在旋律里了。
意想不到的精彩
就在我以为这已经是今晚亮点的时候,后面上台的大爷彻底颠覆了我的想象。老爷子少说也有六十来岁,花白头发梳得整整齐齐,抱着把旧吉他往台上一坐。"给大家来段《花房姑娘》",这话刚说完,台下年轻人都乐了。可等老爷子沙哑的嗓音配着吉他声响起,现场渐渐安静下来。他手指在琴弦上灵活跳跃,偶尔还即兴改两句词,把老歌唱出了新味道。曲终时掌声雷动,好几个年轻人扯着嗓子喊"再来一个"。
现场工作人员小张趁着换人间隙和我聊了两句:"咱们这个宜城精选活动现场从来不设门槛,刚那大爷是退休音乐老师,前两天还来了个送外卖的小哥,嗓子特别亮。"他指了指后台排队的人群,"你看,有学生、上班族,还有附近菜市场的摊主,都是普通老百姓。"
正说着,台上来了对母女。妈妈弹电子琴,女儿拉小提琴,合奏的《茉莉花》别有韵味。妈妈偶尔弹错个音,小姑娘就会偷偷朝她挤眼睛。这种默契可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出来的,想必平时没少在一起排练。台下有位阿姨看得特别投入,悄悄抹了下眼角,后来听说她女儿在外地工作,好久没见了。
天色渐渐暗下来,舞台灯光越发显得璀璨。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——虽然叫"海选",可现场完全没有比赛的火药味。失误了没人喝倒彩,唱得好大家就使劲鼓掌。有个小伙子紧张得忘了词,台下反而响起鼓励的掌声,主持人还递了瓶水让他缓缓再来。这种氛围,倒更像老邻居们的联欢会。
转到后台区域,看见刚表演完的人们凑在一起交流。弹吉他的大爷正给几个年轻人示范指法,唱民歌的大婶在教小朋友发声技巧。这里听不见"竞争对手"这样的词,大家互相夸赞"你这段编得真巧妙"、"那个转音处理得漂亮"。组委会的老李说,他们特意弱化了比赛性质:"重要的是让有才艺的街坊们有个展示的舞台。"
夜色渐深,活动接近尾声。最后上台的是个戴眼镜的男生,抱着吉他唱自己写的歌。歌词里全是宜城的小巷、早点铺和梧桐树,旋律简单却格外抓人。不少观众跟着节奏轻轻跺脚,有个女孩小声对同伴说:"这不就是咱们高中放学常走的那条路么..."
散场时,人群还依依不舍地聚在广场周边讨论刚才的表演。卖糖水的大叔乐呵呵地说,今天生意比平时好了叁成。而我站在渐渐安静的舞台前,忽然觉得这个宜城海选场子最迷人的,不是选出多厉害的选手,而是让这座城市里平凡而生动的故事,有了被看见的机会。那些藏在市井生活中的才艺和热情,在这个夜晚悄然绽放,比任何专业演出都来得真实动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