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城100米内学生约,附近百米学子邀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6:43:32 来源:原创内容

双城100米内学生约

这周叁晚上,我刚把晾在阳台的校服收进来,手机就嗡嗡震个不停。打开一看,是隔壁楼的小林发来的语音:“明早七点二十,老地方见啊!”我笑了笑,回了个“妥”字。你问什么老地方?就是两个小区中间那个早餐摊,离我们两家都不到一百米。

说起来挺有意思的。我们这两栋楼虽然分属不同街道,但共用同一个学区。每天早上,穿着相同校服的学生们就像约好了似的,从各个单元楼里冒出来,叁叁两两往学校走。卖煎饼果子的王阿姨总是笑眯眯的:“你们这些孩子啊,比闹钟还准。”她的摊位正好卡在百米中间线上,成了我们天然的集合点。

这种百米内的相约,渐渐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。不只是早餐,放学后也常有人在校门口喊一嗓子:“谁去书城?”然后就能聚起五六个人。那个书城离学校更近,拐个弯就到,步行都用不了叁分钟。有时候做着作业遇到难题,在小区群里问一声,马上就能找到人当面讨论。这种便利,是住得远的同学体会不到的。

上周五数学测验前,我们七八个人就约在王阿姨摊位旁的空地上临时抱佛脚。小林的圆规忘带了,对面楼的陈晨二话不说跑回家拿了自己的给他。后来成绩出来,我们几个都比上次进步了不少。妈妈听说后挺感慨:“你们这群孩子,倒是会互相照应。”

不过最近我发现,这种“百米相约”的范围好像在悄悄扩大。上周六我去社区篮球场,碰到几个面生的学生,一问才知道是隔壁新建小区的。他们那儿到我们这儿,直线距离可能也就一百二叁十米。聊着聊着,约好这周末一起打球。

想想挺奇妙的,就这么一百米的距离,把这么多同龄人联系在一起。不需要特意组织,也不用复杂安排,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。昨天小林还开玩笑说,咱们这是“双城100米内学生约”,虽然所谓的“双城”,其实就是两栋居民楼而已。

今天早上我又去了老地方,王阿姨的煎饼摊前已经聚了好几个人。阳光刚好穿过楼缝照过来,把大家的校服染成暖金色。我看着这群百米内的同学,忽然觉得,或许这就是所谓的“附近百米学子邀”吧——不是刻意安排,而是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小默契。

这样的早晨,这样的相约,大概会持续到我们毕业吧。等以后上了不同的高中,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人记得,曾经在每个清晨,有过这样一群穿着同样校服的学生,在百米内的某个地方,互相等着,一起走向学校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