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惠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,德惠夜间小巷何处寻
这几天晚上散步,总听见邻居老张念叨德惠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。这话倒让我想起小时候,德惠的夜晚可不是现在这样。
那时候晚上八九点钟,街面上就没什么人了。偶尔有几条小巷亮着昏黄的灯,大多是居民楼之间的通道,或是老街里卖宵夜的小铺子。现在可好,满大街都是亮堂堂的商铺,反倒让人犯嘀咕——德惠夜间小巷何处寻呢?
老巷子的烟火气
要说找夜晚还热闹的小巷,得往老城区走。上周叁晚上,我特意绕到民主路后面的巷子转悠。还真别说,虽然主街上店铺都打烊了,巷子深处倒是有几家烧烤摊正冒着热气。老板娘边翻着肉串边唠嗑:“现在年轻人就爱往这种地方钻,说是有味道。”
这条巷子不算长,但夜里格外有人气。卖糖水的、做炒粉的,都在巷子两侧支着小摊。桌椅就摆在路灯下面,吃客们说说笑笑的,倒是比商场里的美食街多了几分亲切。有个小伙子跟我说,他们同事下班就爱来这儿,比去酒吧放松多了。
再往巷子深处走,还能看见几家老式的理发店亮着灯。老师傅靠在躺椅上打盹,听见脚步声才睁开眼。这种场景,在大街上可真见不着了。
新城区的小巷记忆
城南新区的变化更大。去年这个时候,我路过建设路,还能找到几条保留着老德惠味道的小巷。今年再去,那边已经盖起了购物中心。倒是街角还剩着一条五十米长的小巷,晚上会有几个卖手工饰品的地摊。
有个摆摊的姑娘说,她从小就住这一带,眼看着巷子一条条消失。“现在想找个安静又不偏僻的小巷散步,还真得费点心思。”她说晚上来逛巷子的,多半是怀旧的本地人,要么就是来找拍摄地的年轻人。
我在那儿站了会儿,确实看到几个拿着相机的人来回转悠。他们说是来拍德惠老城风貌的,可找来找去,现存的老巷子已经不多见了。
说起来也挺有意思,现在德惠夜间小巷何处寻成了个话题。前两天在菜市场,还听见两个老太太讨论哪儿还能找到晚上开门的老式杂货铺。这种藏在巷子深处的小店,现在可比大超市难找多了。
巷子里的新变化
不过要说德惠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,倒也不是完全找不到。最近我发现,有些新开发的文化街区反而在模仿老巷子的格局。青石板路、矮围墙,晚上挂起红灯笼,倒是营造出几分旧时巷弄的感觉。
只是走在这样的巷子里,总觉得缺了点什么。可能是少了那些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,也可能是少了墙角蔓延的爬山虎。新巷子太规整,反而没了老巷子那种随性的生机。
昨晚我又去老城区转了一圈。九点多的光景,主街上已经冷冷清清,但拐进一条叫“幸福里”的巷子,却意外地发现还挺热闹。十来家小店都开着门,暖黄的灯光从店里洒出来,把石板路照得发亮。
这条巷子不算宽,两边都是些特色小店。有做传统糕点的,教书法的,还有家小茶馆在放老电影。店主们似乎都相识,时不时串门聊上几句。这种氛围,倒让我想起二十年前的德惠。
坐在茶馆门口的老人告诉我,这条巷子是去年才改造的。“现在大家晚上都爱来这儿逛逛,既清静又不冷清。”他说这话时,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。
看来,德惠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这个问题,答案就在这些被重新发现的老街巷里。它们或许不如从前那么多,但那份独属于小巷的温情,依然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延续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