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水嫩茶论坛,赤水新茶品鉴交流会
清晨的阳光透过竹帘洒进来,刚好照在茶杯上。玻璃杯里的赤水新茶慢慢舒展开,像刚睡醒的嫩芽在水里伸懒腰。这是上周从赤水嫩茶论坛带回来的样品,说是今年第一批明前茶。
说实话,我算是老茶客了,但每次参加赤水嫩茶论坛组织的活动,总能尝到新鲜玩意儿。就拿手上这杯来说,茶汤清亮透绿,喝起来鲜爽甘醇,和我们平时买的普通绿茶确实不一样。
茶友们的小聚会
想起上周六的赤水新茶品鉴交流会,那场面真是热闹。来的不光是像我这样的老茶友,还有不少年轻人。大家围坐在长条茶桌旁,桌上摆着七八种今年新到的茶样。
主办方这次挺用心的,每款茶都配了小卡片,上面写着产地、采摘时间和制作工艺。我记得有个小姑娘是第一次来,她好奇地问:“为什么同样的茶树,清明前采的和清明后采的味道差这么多?”
坐在对面的老师傅笑了,他端起茶杯轻轻晃了晃:“这就好比春天的头茬韭菜,和夏天的韭菜能一样吗?”这话把大家都逗乐了,但道理确实在里头。
那天我们尝了五款新茶,每款都有特色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叁款,入口微微带点板栗香,回味又有点花香。几个老茶友争论了半天,也没确定到底是什么香气。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,反而成了大家最津津乐道的话题。
不只是喝茶那么简单
其实参加赤水嫩茶论坛这么久,我发现大家来这儿不光是喝茶。更多时候,是把这儿当成了交流的平台。谁家有好茶带过来分享,谁去茶山旅游带了新鲜见闻,甚至是家里收藏的老茶具,都愿意拿出来让大家瞧瞧。
上次遇到一位从赤水河边来的茶农,他给我们讲今年春天的雨水怎么样,茶树长得如何。听他说,好的嫩茶采摘特别讲究,不能下雨天采,也不能在大太阳底下采,最好是微阴的天气,清晨露水刚干的时候。
这些细节,要不是面对面听他说,我们这些城里人哪能知道呢?
现在生活节奏快,能静下心来品杯茶的机会不多。但在赤水新茶品鉴交流会上,大家都愿意放下手机,专心品味每一道茶的变化。这种氛围,在外面确实难找了。
我记得有个做滨罢的年轻人说,他每周最期待的就是这个茶会。在这儿,他能暂时忘掉代码和项目,让脑子彻底放松下来。
茶这东西很有意思,刚接触时觉得就是解渴的饮品,慢慢了解后才发现里面的门道真不少。从茶叶的外形、香气,到茶汤的色泽、滋味,再到叶底的形态,每个环节都能品出不一样的东西。
而且喝茶的感觉每次都不一样,今天心情好,茶喝起来格外甘甜;明天要是累了,可能同一款茶就品不出那个味儿了。这可能就是茶最吸引人的地方吧。
看着杯子里慢慢沉底的茶叶,我突然想起下次赤水嫩茶论坛的活动就在这周末。听说这次要来一批刚炒制好的毛尖,我已经开始期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