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潭品茶上课工作室,湘潭品茶学习交流空间
周末的午后,阳光透过木格窗洒在茶席上,李老师正在演示如何温杯烫盏。她轻轻提起水壶,水流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,白瓷盖碗里顿时飘起阵阵茶香。"注意手腕的力度,"她对着围坐在长桌旁的学员们说,"就像这样,让茶叶在杯中旋转起来。"坐在前排的张姐学得格外认真,她上个月刚在建设路口开了家茶艺馆,这次特意抽空来进修。
茶香里的缘分
这个藏在雨湖区老巷里的工作室,总飘着若有若无的茶香。新来的小王第一次推门时显得有点拘谨,直到喝到那泡凤凰单丛,眼睛突然亮了:"这和我爷爷泡的味道好像!"原来他老家在潮汕,来湘潭工作叁年了,一直想念家乡的茶味。李老师笑着又给他续上一杯:"很多学员都是这样,因为一杯茶找到熟悉的感觉。"
茶桌上从来不缺故事。退休的刘教授经常带着他的紫砂壶来串门,每次都要讲不同的茶典故。上周他演示唐宋点茶法,用茶筅击拂出的沫饽像堆雪般洁白,让年轻学员们看得入迷。刚毕业的小陈说:"原来古人喝茶这么讲究,我还以为奶茶才是潮流呢!"逗得大家哈哈大笑。
从茶小白到茶达人
工作室的课程安排很特别,不设固定课时。李老师会根据学员的时间灵活调整,她说:"品茶急不得,就像好茶要慢慢醒。"有时傍晚的课会延续到深夜,因为正赶上某款老茶的最佳冲泡时段。记得有次泡八十年代的普洱,茶汤变成漂亮的酒红色时,已经晚上十点多了,但没人舍得提前离开。
最热闹要数周末的斗茶会。学员们各自带来珍藏的茶叶,盲品猜茶的过程总是充满惊喜。上个月茶艺师小吴拿出款疑似铁观音的茶,结果却是台湾的木栅铁观音,这个美丽的误会让大家对茶叶地域特征有了新认识。这种轻松的氛围让湘潭品茶学习交流空间变得格外有魅力,很多学员说这里不像教室,倒像个温暖的茶客厅。
现在工作室的茶友群已经发展到两百多人,经常自发组织茶山游记。去年春天他们一起去安化看黑茶制作,站在云雾缭绕的茶山上,李老师对学员们说:"你们看,这些茶叶在树上时就已经开始讲述故事了。"当时刚学茶叁个月的赵医生现在成了黑茶爱好者,他的诊室里总是备着茶具,说泡茶能让他保持耐心。
窗外又飘起细雨,茶室里正在举行每月一次的茶器鉴赏。李老师取出收藏多年的建盏,在灯光下展示变幻的曜变斑纹。"器物会记录茶汤的痕迹,"她轻轻转动茶盏,"就像我们的记忆。"新来的学员小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,她最近刚学会品岩茶的岩韵,说那种感觉就像在舌尖上打开了一本历史书。
茶烟袅袅升起,有人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着冲泡水温,有人正对比着不同年份的白茶滋味。墙上的挂钟指向下午四点,但大家都沉浸在茶香里,没人注意到时间的流逝。李老师往茶壶里添水时轻声说:"看,茶叶又展开了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