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喀则大学城附近的暗巷在哪里啊,日喀则大学城旁的小巷位置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1:50:43 来源:原创内容

初到日喀则的新鲜感

刚来日喀则大学城报到那会儿,看什么都觉得新鲜。宽阔的柏油马路,崭新的教学楼,还有那些穿着藏袍和冲锋衣混杂的学生人群,处处都透着高原城市特有的活力。安顿好行李后,我站在宿舍阳台往外看,远处是连绵的青山,近处是整齐的街道,突然就冒出个念头——那些不在主街上的小角落会是什么样呢?

有天和藏族同学尼玛在食堂吃饭,随口问他:“你说日喀则大学城附近的暗巷在哪里啊?我转了好几天,看见的都是大马路。”尼玛放下酥油茶杯笑了:“你说的是那些连接宿舍区和商业街的小通道吧?我们管这叫‘近道’,晚上可热闹了,有卖烤土豆的,还有同学在墙边弹弦子。”

小巷里的烟火气

跟着尼玛穿过教学楼后身的转角,眼前突然变了天地。叁米来宽的巷子两侧,红白相间的藏式窗框上挂着铃铛,青石墙根蹲着几个卖牦牛酸奶的阿姨。有家不到十平米的甜茶馆,门口用彩漆画着云朵图案,飘出来的茶香混着藏香的独特气息。

“这条巷子通往后街超市,比走大路省七八分钟。”尼玛边说边和擦肩而过的同学打招呼。墙角堆着些玛尼石,经幡在傍晚的风里轻轻响动。有个男生正坐在磨得发亮的木门槛上弹扎念琴,琴声混着油炸果子的滋啦声,竟出奇地和谐。

卖藏面的大叔系着白围裙,麻利地往碗里撒葱花。他听说我们在找日喀则大学城旁的小巷位置,操着带口音的普通话插话:“再往西走二十步,还有条更窄的巷子,墙上有毕业生画的吉祥八宝图哩。”

藏在转角处的风景

果然在转弯处发现了新天地。两栋藏式老楼之间的缝隙,宽得刚好能过两个人,墙面上用矿物颜料绘制的彩色壁画在夕阳下泛着光。几个女生正靠在画着白度母的墙边自拍,笑声惊起了屋檐上的麻雀。

这些通道就像大学的毛细血管,把教室、食堂、宿舍都串联成了活生生的有机体。有次我抱着书本匆匆穿过巷子,忽然听见有人在念诵经文,声音是从二楼的雕花木窗里飘出来的。探头望去,只见窗台上养着格桑花的陶罐,和露出半截的转经筒。

临近考试的那周,我发现这些巷子到了深夜也别有洞天。晚上十点后,几家杂货铺会把货架搬到巷口,卖应急的台灯和热奶茶。有次看见叁个男生围坐在石阶上讨论高数题,笔记本就摊在膝盖上,借着店铺灯光写写画画。

渐渐熟悉的生活脉络

现在我已经能像本地同学那样,在纵横交错的小巷里自如穿行。知道哪家店的酥油茶奶皮最厚,哪段墙根的玛尼堆是毕业生离校前垒的。这些巷子虽不在校园地图上标注,却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坐标。

前天陪新来的学弟找日喀则大学城附近的暗巷在哪里啊,领他走到彩绘巷口时,他惊讶地指着墙面:“这不是我们美院学姐去年画的绿度母吗?”原来这些看似随意的角落,都藏着不同年级学生留下的印记。

黄昏时又经过甜茶馆,听见两个新生在讨论日喀则大学城旁的小巷位置。我忍不住上前指路,就像当初尼玛带我认路那样。看着他们消失在挂满经幡的巷口,忽然觉得这些弯弯绕绕的通道,连通的不仅是地理距离,更是某种代代相传的校园记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