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品茶课程工作室,茶艺研习社品茶教程
最近路过城南一条老巷子,发现新开了家成都品茶课程工作室。青砖墙外挂着竹帘,推门进去就闻到淡淡的茶香,让人不自觉放轻了脚步。
穿着棉麻裙的茶艺师正在温杯,动作轻得像在抚摸琴弦。"很多人觉得泡茶就是抓把茶叶冲热水,"她抬头笑了笑,"其实水温差五度,味道就走向两个世界了。"
藏在细节里的茶滋味
看她注水时手腕轻轻旋转,水流沿着盖碗内壁画圈。我忍不住问:"这样转圈倒水有什么讲究吗?"她手上的动作没停:"让茶叶在热水里跳个舞呀。你看,叶片舒展开来是不是像在呼吸?"
确实,原本蜷曲的茶叶慢慢伸展开来,茶汤渐渐染上琥珀色。原来泡茶不止是技术,更像在和茶叶对话。
茶艺研习社品茶教程里最让我惊讶的是闻香杯这个环节。同一个茶园的铁观音,用紫砂壶和盖碗泡出来,香气竟然完全不同。紫砂壶的香气沉稳内敛,盖碗的香气则清新飘扬,像性格迥异的双胞胎。
工作室墙边摆着不同年份的普洱茶饼,像座小小的时光博物馆。茶艺师说每片茶叶都带着当年的阳光雨露,这话听着有点诗意,但细想确实如此。2018年的熟普喝起来温润如玉,而2022年的还带着些许少年般的涩感。
有个周末的茶艺研习社品茶教程让我印象深刻。那天来了对母女,妈妈总是着急:"这样冲对不对?""时间到了吗?"茶艺师轻轻按了按她的肩膀:"茶不急,我们也不用急。"后来那位妈妈泡第二道茶时,动作明显慢了下来,嘴角带着笑意。
现在每次路过那家成都品茶课程工作室,都能看见有人在里面安静地喝茶。有时候是专注学茶道的年轻人,有时候是悠闲品茶的长者。玻璃门上晃动着竹影,把时光都泡得温柔了。
前两天又去参加他们的春日茶会。茶艺师端出新采的蒙顶甘露,嫩绿的茶叶在玻璃杯里起起落落。她说这是今年头采,水温要控制在80度。我学着他们的样子小口品尝,舌尖仿佛尝到了江南春雨的味道。
茶凉了可以再续,但每道茶的滋味都是独一无二的。就像那个下午,窗外的梧桐树正冒出嫩芽,我们围坐在木茶桌旁,谁也不急着说话,只有注水声和偶然响起的杯盖轻碰声。这样的时光,或许就是茶带给我们的礼物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