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都约附近人100元3个小时,江都附近相约100元3小时
最近走在江都街头,总能看见些有意思的小广告。就在便利店门口的招贴栏上,两个并排贴着的启事特别显眼——"江都约附近人100元3个小时"和"江都附近相约100元3小时"。这让我忍不住停下脚步,心里琢磨着:现在的人都这么会玩了吗?
说真的,刚开始看到这个价码,我还以为是啥特殊服务。后来跟贴广告的大叔聊了聊,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大叔姓李,是个手工皮具匠人,他在招贴旁边还摆了张小凳子,上面放着几个精致的皮夹。"其实就是想找街坊邻居聊聊天,顺便教点手艺。"李大叔边说边缝着皮料,"现在人都忙着刷手机,反倒不会跟真人打交道了。"
叁小时能做什么
100块钱叁个小时,在江都这样的地方说贵不贵,说便宜也不便宜。要是去奶茶店坐会儿,这点钱够买五六杯奶茶了。但李大叔提供的可是实实在在的手工课程——从裁皮、打孔到缝线,完整做出一个钥匙扣。最重要的呢,是这个过程里满满的烟火气。
我亲眼见过一个来体验的年轻人。刚开始还笨手笨脚的,针都穿不进去。李大叔也不急,就慢悠悠地示范:"这样,从背面穿过来,对,再绕一圈..."叁个小时下来,不仅做出了像模像样的皮具,两个人还聊起了江都的老巷子、新开的书店,甚至相约下次要去尝某家面馆。
这种相约的模式挺新鲜的。不像正式的课程那么严肃,又比随便闲聊多了个由头。有个常来的阿姨说,她每周都来,已经学会了做叁个款式的钱包。她说儿子在外地上班,家里就老两口,来这里既能学手艺,又有人说话,比整天看电视强多了。
其实想想也是。现在大家住在楼房里,门对门都不认识。要是没有个由头,还真不好意思敲邻居的门。像这样明码标价的活动,反而让人能自然地走到一起。毕竟,谁都不喜欢欠人情嘛,这样清清楚楚的挺好。
后来我发现,在江都像这样的相约越来越多了。公园里有人约着一起遛狗,图书馆有人约着一起看书,甚至还有约着去菜市场买菜的。都是街坊邻居,收个几十百来块钱,主要是个诚意金的意思。有个组织相约的大姐说得很实在:"真要赚钱不如去打工,主要是想找点志同道合的人。"
说到这里,我忽然想起前两天在江都老街看到的场景。两个通过相约认识的老人家,正坐在树荫下下棋。听说他们就是这样认识的,一个贴了"征棋友"的纸条,另一个看见了就来应征。现在每个周叁下午雷打不动都要杀几盘。这可比100块钱3个小时值多了,你说是不是?
可能有人会觉得,交朋友还要花钱挺奇怪的。但换个角度想,这何尝不是现代社交的一种智慧呢?既保持了适当的距离,又创造了见面的机会。就像那个皮具李大叔说的:"我教手艺是认真的,大家相交也是认真的。"
现在每次路过那个招贴栏,我都会多看两眼。上面不时会更新内容,有时是"相约晨跑",有时是"约打羽毛球"。看来在江都这个地方,人们正在用各种方式,重新找回那种街里街坊的温暖。虽然形式变了,但那份想要连接的心还是一样的。
说不定哪天,我也会贴个纸条试试。就写"约人逛江都老巷子",收费嘛...一杯奶茶钱就好。重要的是能遇见愿意慢慢走路、细细看风景的人。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的时代,能有人陪你慢下来叁个小时,其实挺难得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