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源大学城学生好联系吗,河源大学城学生容易联系上吗
最近和朋友聊天,突然被问到:“你说河源大学城的学生好联系吗?”我愣了一下,这问题还真挺实际的。可能你也在琢磨这事——不管是想找同学组队参加活动,还是商家想做推广,甚至家里有弟弟妹妹想找学长学姐取经,都会碰到这个疑问。
说起来,我在河源大学城有几个熟识的学弟学妹。上周找他们闲聊时特意问了这事。小陈是理科生,他边翻手机边说:“其实要看方式。直接打电话可能不太方便,上课、自习时大家都静音。但微信消息基本两小时内都会回,毕竟现在谁不看微信啊。”他开玩笑补充,“除非在诲别补诲濒颈苍别前赶作业,那会儿找谁都像人间蒸发。”
联系渠道还挺多的
学生社团的微信群算是个捷径。我认识的小雯是舞蹈社社长,她说社里微信群每天消息不断:“要是急事,在群里喊一声,经常几分钟就有人回应。不过最好别在午休或晚上十一点后发消息,毕竟大家都需要休息。”她提到现在很多班级还有蚕蚕群,重要通知会蔼全员,这个渠道比较靠谱。
图书馆和食堂偶遇也是个法子。大叁的阿杰告诉我:“下午四点后在图书馆咖啡区,经常能看到学生在小组讨论。要是真有事,带着诚意去问问,大部分同学都挺友善的。”他顿了顿,“不过得注意分寸,别打扰正在专心学习的同学。”
现在各大学都有官方公众号和校园论坛。我在论坛里看到不少学生自发组建的学习小组、二手交易群,这些其实都是很好的接触渠道。有个大二学生留言说,他在论坛吉他交流版块认识了现在乐队的全部成员,“发帖叁天就凑齐人了,比想象中顺利”。
当然,直接去宿舍区找人的成功率可能不太高。宿管阿姨通常会很负责地询问来访目的,而且现在很多宿舍楼需要刷学生卡才能进入。不过学生活动中心倒是经常有各种展览和活动,那会儿人流量大,交流机会自然多些。
说到不同专业的特点,小陈笑着分享:“我们理工科的课表排得满,实验室一待就是半天,但晚上九点后基本都回到宿舍了。文科同学时间相对灵活,不过他们经常在外做调研。”所以啊,联系时机确实得看对方专业特点。
我突然想起个有趣的现象:现在很多学生会在社交媒体账号的介绍里写明“商务合作请联系××邮箱”,这说明他们并不排斥对外交流,只是希望有个规范的沟通方式。这种开放又保持边界的态度,其实挺成熟的。
这么说来,河源大学城的学生整体来说还是挺容易联系上的。关键是要找对方法、选对时间,还要有足够的耐心。毕竟大家都是年轻人,正常社交需求都能相互理解。只要态度真诚、事由合理,多数同学都愿意交流沟通。
对了,小雯最后还提醒说:“如果是重要事项,最好提前预约时间。现在大家都习惯用日程表安排生活,突然到访反而容易打乱计划。”这个建议我觉得挺受用的,毕竟互相尊重是良好沟通的开始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