额尔古纳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学生饮茶文化课程体验
教室里的气氛有些特别。往常这时候应该飘着粉笔灰的空气,此刻正弥漫着一缕若有若无的茶香。额尔古纳河畔的这所中学,把茶台搬进了课堂——这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额尔古纳学生品茶喝茶上课。
“大家先看茶叶在水中的姿态。”李老师端着白瓷盖碗,像展示什么珍贵宝物。前排的巴特尔眯起眼睛,他从小喝惯了奶茶,还是头回这么仔细地观察一片茶叶的舞蹈。窗外的白桦林沙沙作响,仿佛也在好奇张望。
当茶香遇见奶香
坐在角落的其其格刚开始有些不适应。她家里煮奶茶都是用大铜壶,抓把砖茶熬得浓浓的,兑上牛奶和盐巴。“原来茶叶还能这样慢慢品啊。”她小声嘀咕着,学着手势端起品茗杯。温热透过瓷壁传到掌心,这种感觉陌生又熟悉。
“记住这个味道。”李老师走过每个课桌,“不是要你们记住什么标准答案,是要记住此刻的感觉。”乌日罕深吸一口气,他闻到了草原雨后的气息,还带着淡淡的花香。这个粗犷的蒙古族男孩,第一次发现自己的鼻子这么灵敏。
学生饮茶文化课程体验最打动人心的,大概就是这些细微处的改变。诺敏在日记里写:“原来茶不只是解渴的,它像首歌,有前调有回味。”这个比喻让语文老师都惊讶。
茶艺课上最热闹的环节要数分组练习。几个男生手忙脚乱地摆弄茶具,热水洒了一桌。“比骑马还难操控!”阿古达木挠着头抱怨,却依然认真地重新注水。女生们则细致地记录着每道茶的口感变化,她们发现同样的茶叶,不同人泡出来的味道真的不一样。
这种课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标准答案。老师常说:“你觉得好喝,就是对的。”这种开放式的教学,让很多平时沉默的学生都愿意开口分享了。
课程过半时,发生了件有趣的事。学校让同学们把课堂上学到的品茶方法带回家,和长辈们一起尝试。其其格的奶奶最初很不理解:“茶嘛,解渴就行了,搞这么多花样干啥?”但当她接过小孙女双手奉上的那杯茶,轻轻嗅闻,慢慢品味时,脸上的皱纹渐渐舒展开来。“这茶,确实不一样。”
更让人惊喜的是,有些同学开始尝试把传统奶茶和清饮结合起来。巴特尔在某天课后兴奋地告诉大家,他试着用品茶课上学到的方法来品尝家里的奶茶,居然能分辨出不同砖茶的细微差别了。
临近期末,这些年轻的面孔已经能在茶席间从容交流。他们学会了等待水温适宜,懂得了观察茶叶舒展,更重要的是,他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,找到了一种与自己文化对话的新方式。额尔古纳河静静流淌,见证着这群年轻人如何在茶香中,寻找着传统与现代的奇妙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