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州品茶私人工作室大选,崇州茶艺私享空间精选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2:54:53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几天路过崇阳大道,发现新开了几家茶室,透过竹帘能隐约看见里面暖黄的灯光。说起来,崇州人现在喝茶可真不比从前了——以前街边找个竹椅子一坐,盖碗茶泡起就能消磨半天,现在倒好,大家开始追求起更私密的品茶空间了。

我上周末特意去了朋友推荐的城南那家"云华茶舍",推开木门就闻到一股熟普洱特有的陈香。店主是个穿棉麻衬衫的年轻人,他边烫茶杯边和我们闲聊:"现在很多客人不喜欢大堂的喧闹,就爱约叁两朋友在小茶室里关起门来说话。"他领我们看的包间确实别致,原木茶台上摆着龙泉青瓷,墙上挂着裱好的茶则,最难得是每间房都带个小庭院,竹影婆娑的。

私人茶室到底特别在哪儿

坐在榻榻米上等水沸的时候,我忽然想起十年前在老茶馆的情景。那时大家都挤在八仙桌旁,茶博士拎着长嘴铜壶在人群里穿梭,现在倒好,连注水都要亲自来。不过这种慢也有慢的滋味,看着茶叶在玻璃壶里慢慢舒展,倒让人把手机都忘在一边了。

店主送茶点时多聊了几句:"有些老茶客现在反而成了常客,他们说在这里能找到当年在祖宅天井里喝茶的感觉。"他翻出手机相册给我们看前天的茶会照片——几个年轻人围坐着品鉴叁款不同年份的白牡丹,桌上还摊着临摹到一半的《茶经》。这种场景在传统茶馆确实少见,毕竟谁愿意在众目睽睽之下摆弄茶具练手法呢?

城西有家更隐蔽的"竹露茶隐"做得更绝,要提前叁天预约不说,连招牌都没有。我按导航拐进小巷深处,最后是靠门楣上刻着的半联"泉从石出"才认出来。主理人李女士以前是茶艺师,现在专注做宋代点茶体验。她演示七汤法时,茶筅击拂的沙沙声让人恍惚穿越回古代——这种沉浸感,大概就是现在年轻人说的"氛围感"吧。

选择适合自己的茶空间

不过要说所有私人茶室都走高冷路线也不尽然。水街那家"茶事小馆"就热闹得很,每月初八办盲品会,上次把安溪铁观音和台湾木栅铁观音混着让客人猜,猜对的奖品是店主收藏的九十年代老茶饼。那天碰到个有意思的大叔,他抿了口茶汤就笑起来:"这茶第叁泡会有兰花香,我家里还存着同一批料的。"

其实观察下来,现在崇州品茶私人工作室大选能这么热闹,无非是大家开始把喝茶当成个性化消费。有人需要商务洽谈的雅致包间,有人想要学习茶艺的工作坊,还有纯粹找地方发呆的——城东那家茶室甚至给独处的客人准备了带插座的观景位,配的都是手写的茶单。

前几天路过老城区,发现从前常去的老茶馆居然也隔出两个小间。老板正在教新来的小伙计调节煮水器温度:"客人要是泡岩茶,记得把水温调到98度..."这倒让人有些感慨,传统与现代到底还是找到了和谐共处的方式。或许明年这个时候,我们又能看到崇州茶艺私享空间精选出更多有意思的新玩法呢?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