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江口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,汉子们常逛的小巷道
丹江口的老城区里,总藏着些不起眼的小巷子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墙头探出几枝叁角梅。这些巷子啊,白天静悄悄的,可一到傍晚就热闹起来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老王提着鸟笼慢悠悠拐进巷口,老远就闻到油炸花生的香味。这家没有招牌的小馆子,老板正在门口支起锅灶,滋啦一声,辣椒的香气瞬间飘满整条巷子。“老规矩?”老板头也不抬,手里忙着翻炒。老王点点头,熟门熟路地在靠墙的小方桌旁坐下。
这条巷子不宽,刚够两辆电动车错身。可就是这么个地方,每天傍晚都会聚起不少丹江口男人。他们或是刚下班,还穿着工装;或是刚从江边钓鱼回来,裤脚沾着泥点。巷子深处传来打麻将的哗啦声,混着茶壶咕嘟咕嘟的响动。
丹江口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,往往藏着地道的滋味。老李家的豆腐脑,用的是丹江口本地黄豆,浇上一勺秘制辣酱,能把人馋得走不动道。再往深处走,还有家开了二十年的理发店,老师傅剃头的手艺那叫一个利落。
这些地方门脸都不大,有些连个像样的招牌都没有。可丹江口的汉子们就是认这些老地方,他们说在这儿待着踏实。周末的午后,常能看见几个老哥儿凑在巷子里的树荫下下棋,一盘棋能磨蹭整个下午。
巷子口修自行车的老张一边拧着螺丝,一边和路过的人打招呼。谁家电动车坏了,孩子玩具车不转了,都爱往他这儿送。他说在这条巷子待了十几年,看着街坊邻居的孩子长大,听着各家各户的喜怒哀乐。
老巷新事
如今这些巷子也在悄悄变化。去年巷尾新开了家小书店,老板是个年轻人,常在门口摆几张藤椅。渐渐地,有些年轻些的丹江口汉子也爱往这儿凑,喝着茶翻翻书,偶尔聊几句丹江口的水库移民往事。
这些汉子们常逛的小巷道,既保留着老传统,也在接纳新事物。就像巷子深处那家老照相馆,现在除了拍证件照,也开始帮年轻人拍些怀旧风格的照片。老师傅说,得跟着时代走,但老手艺不能丢。
傍晚时分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。小吃摊的蒸汽混着路灯的光晕,把整条巷子罩得朦朦胧胧。刚下工的男人们叁叁两两走进巷子,熟络地和街坊打着招呼。巷子那头传来家长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,伴着自行车的铃响。
丹江口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,从来不只是条普通的巷道。这些弯弯曲曲的巷弄,装着他们的喜怒哀乐,记录着寻常日子里的点点滴滴。也许过了很多年,这些巷子会变,人会变,但那份扎根在青石板路上的烟火气,永远都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