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溪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兰溪200元的情感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1:02:32 来源:原创内容

兰溪江边的晚风总是带着点潮乎乎的味道,吹得路灯下的影子一晃一晃的。老陈蹲在堤坝上抽烟,烟头上的火星明明灭灭,像极了他这会儿的心情。

他今年四十六了,在工业园区开了家五金店。去年老婆跟外地来的批发商跑了,留下个读高中的儿子。表嫂上礼拜突然热心起来,说给他介绍个“实在人”:“兰溪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见个面吃顿饭,合不合适另说。”

桥头那盏路灯特别暗

见面地点选在跨江大桥底下的夜宵摊。那女人穿着洗得发白的碎花衬衫,低头不停地搅着塑料杯里的奶茶。“我叫阿秀。”她声音很轻,像怕惊扰了江面上的飞蛾。

老陈要了两碗馄饨,加一碟花生米。阿秀是隔壁县来的,在服装厂踩缝纫机,丈夫叁年前工伤没了,婆婆带着小女儿在乡下。“厂里姐妹说,这边有人想找个过日子的。”她说话时始终没抬头,“见面的饭钱...我出一半吧。”

老陈摆摆手,心里那根弦忽然松了点。这年头,主动提础础的女人不多见了。

第二次见面是在江心公园。阿秀拎着个布袋子,掏出两个还温乎的茶叶蛋:“自己煮的,比外头干净。”老陈接过时注意到她指尖的创可贴,针脚很密,像是反复粘贴过。

他们沿着江岸慢慢走。阿秀说起女儿数学考了满分,眼睛突然亮了起来。老陈接口说起儿子篮球打得挺好,上周把邻居家玻璃砸了。两人对着江面笑了好一阵。

后来老陈常去服装厂后门等她下班。阿秀总是最后一个出来,手里攥着当天没做完的零碎活计。有回老陈看见她被领班训斥,缩着肩膀像片秋风里的叶子。他扭头去批发市场买了同样颜色的线团,第二天谎称是朋友厂里多余的。

存折上的数字跳了一下

五金店阁楼的铁皮盒里,老陈的存折最近总被翻来覆去地看。他盘算着把店面隔出个小间,这样阿秀就不用租那间漏雨的阁楼了。儿子倒是和阿秀处得挺好,上周末居然让她辅导功课——这事儿亲妈都没办成过。

转折发生在梅雨季。连续半个月的雨让五金店仓库发了霉,老陈忙着抢救货物,感冒转肺炎住进医院。恍惚间听见护士在说:“你爱人把缴费单都结清了。”

出院那天,阿秀拎着保温桶来接他。老陈看见她手腕上空荡荡的——那只戴了十年的手表不见了。他张了张嘴,最终什么也没问。雨后的兰溪江涨水了,浑黄的河水裹着草叶打旋儿。

昨晚老陈经过桥头奶茶店,听见几个年轻人在笑谈“兰溪200元的情感故事”。他捏紧手里新买的女士手表,忽然觉得那些笑声很远。这世上的感情啊,有人当笑话讲,有人却捧着当宝贝。

江心岛的芦苇又长高了些,白鹭还是习惯在黄昏时扎堆。老陈最近学会用智能手机了,相册里存着阿秀女儿画的向日葵。原来200块钱从来不是衡量标准,而是让两个小心翼翼的人,终于有勇气坐到同一盏路灯下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