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河口品茶工作室,老河口品茶坊休闲茶座
路过老河口解放路时,总会被一阵茶香牵住脚步。那家挂着竹帘的"老河口品茶工作室",门脸不大,却总透着让人想进去坐坐的暖光。
推门时铃铛轻响,穿棉麻衫的茶艺师正在给客人冲泡凤凰单丛。她边烫杯边说:"这茶啊,得让水沿着杯壁慢慢下,像老河口的汉江一样温柔。"茶汤橙亮,带着蜜兰香,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灶台上煨着的红枣茶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斜对过的"老河口品茶坊休闲茶座"又是另番光景。午后总有叁两街坊在那儿消磨时光,八仙桌上摆着青花瓷盖碗。上次碰见位银发爷爷,他捧着温热的宜红慢悠悠地说:"这味儿,跟我六十年前在码头茶棚喝的一个样。"
工作室主理人小陈有回教我品当地产的玉皇剑茶。他捏着玻璃杯让我看茶叶舒展:"你看它们多自在,就像咱们老河口人过日子。"确实,在这里从没人催促你喝茶,窗外梧桐叶飘进茶盘都成风景。
雨季最适合来工作室二楼临窗位。雨水顺着瓦檐滴进青石缸,伴着铁观音的兰花香,偶尔还能听到茶客们聊些田间趣事。那种惬意,比任何音乐都让人放松。
茶坊王婶的绝活是用本地新茶配桂花糕。她总笑着说:"茶点茶点,就是要让茶有个伴嘛。"的确,微涩的茶汤遇上清甜的糕点,竟比单独品尝更有滋味。
记得冬至那天,工作室办了个围炉煮茶会。陶罐里咕嘟着陈年茯砖,大家传着喝同一只陶碗。氤氲水汽中,陌生茶客渐渐聊起老河口消失的老码头、江滩的萤火虫,那些记忆就像茶汤般缓缓流淌。
现在城里新式茶饮店越开越多,可这两处依然保留着传统冲泡方式。有年轻人问为什么不改用茶包,小陈擦拭着茶海轻声说:"有些东西快不得,就像汉江水要拐十八弯才到咱们这儿。"
黄昏时分最适合去茶坊露台。捧着杯炒青看夕阳给江面镀金,渔船鸣笛顺流而下。这时喝的哪是茶啊,分明是老河口绵长的光阴。
前些天看到工作室新到了明前龙井,嫩芽在玻璃杯里起起落落。忽然明白,这满城茶香能留得住,大概是因为我们都还需要个地方,让生活慢成一杯茶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