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门学生品茶工作室,学生茶艺交流空间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3:22:27 来源:原创内容

推开天门学生品茶工作室的木门,一股清雅的茶香便扑面而来。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围坐在原木茶席前,有人小心地往紫砂壶里注水,有人托着品茗杯仔细端详茶汤颜色。这里没有喧闹的人声,只有水沸的咕嘟声和偶尔响起的轻声交流。

穿格子衫的男生是机械系大叁学生,他轻轻转动闻香杯:“上学期在茶艺选修课上认识了这群朋友,现在每周叁下午都会来这儿坐坐。刚开始连茶壶都拿不稳,现在居然能分辨出凤凰单丛的十大香型了。”他说着给身边的朋友斟上一杯蜜兰香单丛,金黄的茶汤在白瓷杯中微微晃动。

茶香里的青春时光

其实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惊讶——现在年轻人不都爱喝奶茶咖啡吗?但走进这个学生茶艺交流空间就会发现,盖碗里漂浮的不仅是茶叶,更是慢慢沉淀的生活态度。文学系的女生小琳说她最初是被茶点吸引来的,后来却迷上了泡茶时那种专注的感觉。“等待水温降到85度的过程特别治愈,整个人都会安静下来。”

工作室负责人李老师是学校茶艺社的指导老师,他从不要求学生们死记硬背茶道礼仪。“咱们这儿就像个茶味实验室,去年还有同学用冷萃工艺做了款茉莉乌龙,特别受欢迎。”他边说边整理茶架上的罐子,里面装着同学们自发带来的各地茶叶。

窗边的位置上,经常能看到不同专业的学生凑在一起讨论茶叶。化学系的同学会分析茶多酚含量,美术系的同学则在速写本上画下沏茶的手部动作。这种跨学科的交流让传统的茶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
茶桌上的对话常常天马行空,从茶叶烘焙程度聊到期末论文,再从茶具挑选谈到未来规划。有次下暴雨,七八个人困在工作室里,索性办起了“盲品挑战”,结果建筑系的同学凭借敏锐的味觉连续猜中叁种茶,成了当天的“茶王”。

不少毕业生离校后依然保持着喝茶的习惯。今年春天,有位在杭州工作的学长特意寄来了明前龙井,便签上写着“怀念工作室那把小西施壶泡出的滋味”。这罐茶叶现在摆在展示柜最显眼的位置,成了连接过往与现在的信物。

夜幕降临时,暖黄的灯光洒在茶海上,这里又变成了另一个样子。有时会有抱着吉他的同学过来,在茶香里弹唱自己写的歌。这些细碎的时光片段,慢慢拼凑成属于年轻茶客们的共同记忆。

茶罐开合的声音,水壶鸣唱的调子,还有朋友们偶尔爆发的笑声,这些声音编织成这个空间特有的韵律。或许很多年后,当这些学生回忆起大学生活,除了教室和图书馆,一定还会记得这个飘着茶香的小天地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