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河车站旁小巷游玩处,邻近小巷休闲地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5:15:41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下班早了半小时,我鬼使神差地在纳河车站下了车。平时总是匆匆路过,今天突然想拐进站台后面那条从没进去过的小巷子看看。

巷口很窄,刚好够两个人并肩走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墙角爬着密密的青苔。没走几步就听见叮叮当当的声音,是个老爷爷在敲打铁皮。他手里拿着小锤子,正专注地给一个铁皮水壶补底。看见我停下来看,他抬头笑了笑,手里的活儿却没停。“这手艺现在少见了吧?”他像是自言自语,又像在跟我说话。

巷子里的时光

再往里走,空气突然变得香甜。原来是个做麦芽糖的小铺子,老板娘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,正用两根竹签搅着金黄色的糖浆。她告诉我,她家在这儿做了叁十多年麦芽糖,附近的孩子都是吃她的糖长大的。“现在年轻人都不爱学这个啦。”她边说边把拉好的糖递给我一小块,那滋味甜得恰到好处,带着粮食特有的香气。

小巷弯弯曲曲的,走着走着就忘了外面是大马路。有户人家把花盆摆在窗台上,紫红色的叁角梅开得正艳,垂下来的枝条差点碰到头。隔着窗户能听见屋里电视的声音,还有炒菜的滋啦声和葱花的香味。这种烟火气,在高楼小区里反而很难感受到了。

在巷子中间有棵大榕树,树干得两人才能合抱。树荫下摆着几张石凳,有个大叔正坐在那儿喝茶看报。他招呼我坐下歇歇脚,说这条巷子夏天特别凉快,比开空调还舒服。“我每天下午都在这儿坐会儿,”他眯着眼睛说,“在这儿能听见生活本来的声音。”

拐过榕树,看见几个孩子在玩跳房子。他们用粉笔在地上画着格子,争论着谁该先跳。这场景让我想起小时候,我们也在这样的巷子里一玩就是一下午,直到妈妈喊吃饭才回家。

快到巷尾时,发现还有个小小的旧书店。书店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大爷,他正在整理架上的旧书。店里满满的都是纸墨的味道,光线从木格窗斜斜地照进来,灰尘在光柱里慢慢飞舞。我挑了本七十年代出版的散文集,只要五块钱。“现在来买旧书的人不多了,”老板小心地把书用牛皮纸包好,“但总有人会来的。”

走出巷子时,天已经有点暗了。回头看看这条纳河车站旁小巷游玩处,它像是被时间忘记的一个角落,安静地待在车站后面。我突然觉得,这样的邻近小巷休闲地,可能比那些着名的景点更值得走走。它没什么特别的,就是普普通通的生活,但正是这种普通,反而让人心里特别踏实。

路灯一盏盏亮起来,把巷口染成温暖的橘黄色。我决定以后经常来这里走走,也许下次能看到巷子四季不同的模样。这条藏在车站后的小巷,成了我心中的一个小秘密,一个随时可以回来坐坐的地方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