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暨学生品茶工作室,大学生茶艺交流活动

发布时间:2025-11-07 10:47:09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走在诸暨的大学城附近,总能闻到若有若无的茶香。顺着香气找过去,才发现是几家新开的学生茶室。这些地方和传统茶馆不太一样,没有厚重的红木家具,也没有正襟危坐的老师傅,倒像是朋友家的客厅,随处散落着靠垫,书架上的书可以随便取阅。

推开玻璃门,最先注意到的不是茶具,而是墙上贴得满满的照片。有学生围坐着品茶的笑脸,有拉花失败的咖啡杯特写,还有茶汤在阳光下的晶莹光泽。店长小陈是本地大学的大四学生,他边烫洗茶杯边说:“我们这儿不讲究那么多规矩,就是想给同学们找个能安静喝茶的地方。”

茶香里的慢时光

说来也怪,现在年轻人好像越来越喜欢这种慢节奏的聚会了。上周六下午,我正好赶上他们的茶艺交流活动。七八个学生围坐在长桌旁,桌上摆着四五种不同的茶叶。有个扎马尾的女生正在演示如何冲泡龙井,她手法不算专业,但特别认真。“水不能太烫,85度刚好,”她小心翼翼地往玻璃杯里注水,“看,茶叶都立起来了。”

旁边戴眼镜的男生探过头来:“我觉得我们这代人对茶有误解,总觉得是长辈喝的东西。其实找到适合自己的口味,喝茶也能很潮。”他最近迷上了单枞,说起蜜兰香型时眼睛都在发亮。

这些年轻人喝茶的方式确实新鲜。他们会用电子秤称茶叶,用手机础笔笔记录水温,还会把不同产地的茶叶摆在一起对比着喝。有次他们甚至尝试用冷泡法处理普洱,虽然味道有点奇怪,但大家都玩得很开心。

意想不到的收获

让我意外的是,这个诸暨学生品茶工作室不知不觉成了跨专业的交流平台。学设计的学生帮着设计茶包装,计算机系的开发了点单小程序,人文学院的同学则整理了不少茶文化资料。茶在这里变成了纽带,把不同专业的学生联系在了一起。

大叁学生小林说,她最初只是来喝杯茶放松,现在却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。“我们约好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末聚会,每次都带不同的茶叶来分享。上周尝了学长安溪老家寄来的铁观音,和大家边喝边聊,不知不觉就坐到了晚上。”

这样的故事在工作室里很常见。有个性格内向的男生,刚开始总是独自坐在角落,现在居然能滔滔不绝地讲解茶叶知识。他说泡茶教会他两件事:耐心等待,还有与人分享。热水冲下去的那一刻,茶叶慢慢舒展,就像人与人的关系,需要时间和温度。

夜幕降临的时候,茶室里亮起暖黄的灯光。叁两个学生还坐在窗边,手捧冒着热气的茶杯,低声交谈着。窗外是匆忙的城市,窗内却仿佛按下了暂停键。这样的画面让人想起什么?或许年轻人需要的,不过是个能暂时放下手机,好好说说话的地方。而茶,恰好给了他们这样一个理由。

茶香还在飘散,故事也在继续。谁说传统的茶文化找不到年轻的传承者呢?在诸暨的大学城里,这些年轻人正用他们的方式,让古老的茶道焕发出新的生机。下次路过时,不妨也进去坐坐,说不定你也会爱上这种带着茶香的大学生活。

推荐文章